-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4.6.13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相关问题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相关问题
班级: 姓名: 学号:
在2014学年的对于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部分)的学习让我对于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与互相影响的情况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整个经济。宏观经济学的目标是解释同时影响许多家庭、企业和市场的经济变化。
而在我的论文中将阐述有关失业和通货膨胀的相关问题,首先我们先来看看所谓的失业和通货膨胀:
失业:
对于我们的教材(《经济学原理》谭春枝)中p238的有关失业的解释是这样的:
失业是指一个劳动者愿意寻找工作,但由于某种原因导致没有工作岗位的状态。国际劳动工局给失业者吓的定义是:在一定能力范围内有工作能力、想工作、并且正在找工作但仍然找不到工作的人。如果一个人在一段时间内(假如一周或一个月)从事有酬工作的小时数达到或超过规定的小时数,这个人就被当成就业者;如果一个人在一段时间内被解雇,正在寻找或者从事有酬工作的小时数低于规定的小时数,这个人就是失业者。如果一个人不属于前者两类的任何一类,这个人就是非劳动力人口,如全日制学生、家务劳动者或者退休者。
书中把失业分为两类 自然失业,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自愿失业 。
让我们通过一个表格来看看我国2006~2008年失业的具体情况:
项 目
2006
2007
2008
经济活动人口 (万人)
78244
78645
79243
就业人员合计 (万人)
76400
76990
77480
第一产业
32561
31444
30654
第二产业
19225
20629
21109
第三产业
24614
24917
25717
在岗职工人数 (万人)
11161
11427
11515
国有单位
6170
6148
6126
城镇集体单位
726
684
623
其他单位
4264
4595
4766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万人)
847
830
886
城镇登记失业率 (%)
4.1
4.0
4.2
通货膨胀:
我们先来看看古典的通货膨胀理论,我们从提出货币数量论开始我们对通货膨胀的研究。
这种理论之所以被称为古典的,是因为它是由一些最早的经济思想家提出来的。
然而今天,大多数经济学家仍然是用这种经济理论来解释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率的长期决定因素
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就是货币量增加。当中央银行创造了大量货币时,货币的价值就迅速下降。
为了维持物价稳定,中央银行必须保持对货币供给的严格控制。
让我们再看看我国近几年来的通胀率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通胀率
0.7
-0.8
1.2
3.9
1.8
1.5
4.8
5.9
接下来我们讨论一下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解释一下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 Curve)
菲利普斯曲线是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
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由新西兰经济学家W·菲利普斯于1958年在《1861-1957年英国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一文中最先提出。
此后,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理论解释,尤其是萨缪尔森和索洛将原来表示失业率与货币工资率之间交替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发展成为用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图中,横轴U代表失业率,纵轴G代表通货膨胀率,向右下方倾斜的PC即为菲利普斯曲线。这条曲线表明,当失业率高(d)时通货膨胀率就低(b),当失业率低(c)时通货膨胀率就高(a))
具体的来说,这条曲线表明: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是负数。根据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货币工资可以表示通货膨胀率。
因此,这条曲线就可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即失业率高表明经济处于萧条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低,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低;反之失业率低,表明经济处于繁荣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高,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高。
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所以,菲利普斯曲线又成为当代经济学家用以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此消彼长、相互交替关系的曲线。
最后我给出几种有关失业和通货膨胀的解决方法:
面对失业问题,我们可以试从凯恩斯的“充分就业”原理出发,寻求解决途径。凯恩斯认为除了摩擦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还有非自愿性失业。
非自愿性失业是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是指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
由此可以知道解决了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就可以解决非自愿性失业的情况,有效需求扩大则就业量扩大,但是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业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