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节 小儿贫血概述 定义 分类 定义 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RBC或Hb低于正常 标准 (g/L) 6m (我国) 新生儿145 1~4m 90 4~6m 100 6m (WHO) 6m~6y 110 6~14y 120 海拔 1000m Hb 4% 贫血的分类(classification) 贫血的程度分类 贫血的病因分类 贫血的形态分类 贫血程度分类 根据外周血中HB含量或RBC数可将贫血分为轻、中、重、极重4度。 贫血的程度(g/L) 轻度 中度 重度 极重度 血红蛋白(g/L) 90~120 60~90 30~60 <30 红细胞(1012/L) 3 ~ 4 2~3 1~2 <1 * 课时安排: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5′ 二、讲述新课(详见续页) 75′ 三、测评及回顾总结 5′ 四、布置作业 5′ 教法设计: 讲授、讨论、提问、演示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 教学重点:小儿贫血的分类及诊断标准 教学难点:小儿造血的特点和不同年龄血象特 点。 * 这一部分要讲到人体的造血系统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要形成什么样的特征来满足人体的造血。 * 肝脏为胎儿中期主要的造血器官,骨髓为胎儿后期主要的造血场所并一直维持终生。 * 提问:婴幼儿期主要由谁来造血? * 详细介绍何谓髓外造血。髓外造血为婴幼儿的急救箱。 * 提问:为什么出生时RBC数和HB量较高? * 要和新生儿特殊的生理状态相区别,生理性贫血不是发生在新生儿期。 * 白细胞分类的两次交叉为重点内容。 * 年龄越小,血容量所占比例越大。所以小儿容易发生脱水。 * 什么叫贫血? * 小儿贫血的评定标准在不同时期是不一样的。 * 其中以营养性贫血最多见。 * * * * 课后分析: 1.通过小结和测评发现,学生对本节内容理解透彻,重点内容能够很好掌握。 2.通过布置作业以加深对重点内容的进一步掌握与记忆;尤其对少部分基础差、理解慢的学生通过布置作业可作为复习重点,通过做作业可对书本知识的进一步“消化、理解与吸收”。 参考教材: 《儿科护理学》 董文斌 刘景秋主编 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儿科护理学》 崔焱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小儿贫血的分类及诊断标准 。 熟悉:小儿造血的特点和不同年龄血象特 点。 第一节 小儿造血和血液特点 胚胎期造血 中胚叶造血期 3周→6周 肝脾造血期 6-8周→6个月 骨髓造血期 6个月→终生 (骨髓造血期是胎儿后期造血的主要场所) 生后造血 骨髓造血 婴幼儿 为红骨髓 全部参与造血 5--7岁 长骨→黄髓→潜在造血 髓外造血 婴幼儿时期 感染 ①肝、脾、淋巴结大 贫血(溶血) ②外周血:有核红细胞 幼稚粒细胞 小儿血液特点 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 白细胞数与分类 血小板 血容量 Red blood cell system胎儿期和出生时 胎儿期处于相对缺氧状态,RBC生成素↑,RBC数和HB量较高; 出生时RBC数:约500~700万/L(5.0 ~ 7.0)×1012/L; HB量:约150~220g/L 生理性贫血 出生后因RBC生成素减少,生理性溶血、血循环量增加等因素,RBC数及HB量逐渐降低,至生后10天左右较出生时约减少20%; 至2~3个月时,RBC数降至3 ×1012/L ; HB量降至110g/L左右,出现轻度贫血。 称为生理性贫血。 ① 出生时 1 周 婴儿期 8 岁 15~20×109/L→12×109/L→10×109/→ 4~10×109/L ②分类: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变化 特点:二个交叉 白细胞及分类 (White blood cell system) 血小板数(Platelet system) 血小板数与成人相似 150×109~250×109/L 血容量 ( Bloo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