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掘进的地层变形控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盾构掘进的地层变形控制 1、前言 盾构施工所导致的地基变形的大小是由各种因素相互交错引起的,这些因素包括盾构机所通过地层的地质条件、覆土情况、壁后注浆、盾构正面的土体稳定程度、管片的拼装精度、以及现场操作人员的人为因素。 地层变形的控制好坏直接关系到地表建筑物、居民的安全和对周边环境的破坏。通过对地层变形的控制来保证隧道本身、地表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安全。 以下对于地层变形的问题,结合广州地铁某盾构区间的200m实验段的实际控制情况,谈谈笔者的体会。 2、工程概括 沿线里程约为YDK8+400~YDK8+668.4之间,建筑物以4~8层居多,多为居民住宅,部分建筑物桩基较长,在8m~18m之间较多,而这一区段隧道埋深较浅(9m~19m),部分桩距隧道顶面较近(最近为 YDK8+400~YDK8+668.4段围岩主要为全风化岩和可塑至硬塑状残积层,围岩类别为Ⅰ~Ⅱ类。拱顶主要为可塑、硬塑状粉质粘土,厚1~7m,N=7~21击,其上为淤泥质土、淤泥质砂。洞身主要为硬塑状粉质粘土、全风化泥质粉砂岩,局部为可塑状粉质粘土,N=11~38击.隧底主要为硬塑状粉质粘土、全风化泥质砂岩,局部为强、中等风化泥质粉砂岩N=29~39击。 3、引起地层变形的原因与发生机理 3.1 开挖时的水、土压力的不均衡 由于推进量和排土量不等的原因,开挖面水土压力与土仓内水土压力 产生不平衡,致使开挖面失去平衡状态,从而发生地基变形。开挖面水土压力小于土仓水土压力时产生地基下沉,大于压力仓压力时产生地基隆起。 3.2 推进时围岩的扰动 盾构推进时,由于盾构的壳板与围岩摩擦和围岩的扰动从而引起地基下沉或隆起。特别是蛇行修正和曲线推进时的超挖是引起围岩松动的原因。 3.3 盾尾空隙和壁后注浆不充分 由于盾尾空隙的发生使受盾壳支撑的围岩朝着盾尾空隙变形而产生地基下沉。这是由应力释放引起的弹塑性变形。地基下沉的大小受壁后注浆材料的材质及注入的时间、位置、压力、数量等影响。另外,粘性土地基中的壁后注浆过大是引起临时性地基隆起的原因。 3.4 管片的变形和变位 管片螺栓紧固不足时,管片容易变形,盾尾空隙的实际量增大,盾尾脱出后外压不均等使管片变形和变位,从而增大地基下沉。 3.5 地下水位下降 来自开挖面的涌水或管片漏水时,地下水下降使地基的有效应力增加,引起固结沉降而使地基下沉。 4、地基变形的规律 根据动态监测,得出以下由于盾构施工所引起的地基变形规律。 先期沉降 在盾构到达前发生的下沉。对砂质土,先期沉降是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对于粘土的先期沉降则由于开挖面的过量出土而引起的。 开挖面前部下沉或隆起 盾构开挖面即将到达之前发生的下沉或隆起,由于开挖面的水土压力和土仓内的土压力不平衡所引起的。 通过时下沉或隆起 盾构通过时盾构外周面与围岩发生摩擦或超挖使围岩扰动而引起地层下沉或隆起。 盾尾空隙下沉或隆起 盾构刚刚通过发生的下沉或隆起,是由于盾尾空隙的产生而引起的应力释放或壁后注浆压力过大而产生的,根据监测结果反映地基下沉的大部分原因都是由于这种原因引起的。 后续下沉 对软弱粘土,主要由于盾构掘进引起整个地基松弛或扰动而发生的。对于埋深较深的隧道由于围岩的蠕变反应时间较长而后期才发生下沉。 5、控制地层变形的措施 以YDK8+640 地段的掘进管理来说明如何控制地层变形的。 下表为YDK8+640各个阶段的监测和掘进情况。(正为沉降,负为隆起,单位:mm) 里 程 开挖面 前10m 开挖面 前5m 开挖面 前1m 盾构机 上部 盾尾处 脱出盾尾 后2m 后续沉降 YDK 8+640 本次沉降 +1.37 +0.225 -2.88 +1.405 +0.235 -1.515 +5.27 累计沉降 +1.37 +1.595 -1.285 +0.12 +0.355 -1.16 +4.11 备 注 埋深10m,盾构顶部静止土压2.2bar,土仓压力设定为0.98-1.3bar,实际掘进土仓压力为1.0-1.2bar 盾构顶部静止土压2.2bar,同步注浆压力设定值上:2.2bar 下:2.5bar,实际注浆压力上:2.3bar,下:2.8bar。注浆量为:6m 5.1 确定好土仓压力,保持开挖面的稳定(以YDK8+640为例) 根据地质条件和地下水状态,确定各地段土仓压力值,通过调整盾构机推进速度和螺旋输送机的转速,使开挖面与土仓压力相对应。 根据地质报告计算盾构顶部的围岩的竖向压力: Pe=γH+Po=1.99×10.3+2=21.96t/m2=2.19bar Pe 围岩的竖向压力t/m2 γ 地层容重(t/m3) 查地质报告γ=1.99 t/m3 H 地层计算厚度 H=10.3m Po

文档评论(0)

zzqk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