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江沿山隧道事故应急预案
预案编号:
编制:
审核:
批准:
xx第二项目经理部
xx
1、目的:
为了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和职工的人身安全,确保在隧道发生塌方、大变形、涌水等事故时,全体职工能有条不紊地按照预先制定的方案,迅速及时地采取措施,把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为此制定隧道事故应急响应预案。
2、依据:有关安全生产管理办法。
3、适用范围:江沿山隧道
4、职责
4.1 项目经理是项目经理部应急抢救工作的最高负责人。各项目队应建立应急抢救领导小组和应急抢险队伍,明确职责。
4.2 应急事件发生时,在事故现场职务最高的人负责组织和指挥应急抢救工作。
4.3 卫生人员负责救治伤员和救治联系等医务工作。
4.4 公安保卫人员负责维护秩序,配合做好伤员救治和联系工作。
4.5 其他人员执行指挥者分配的任务。
5、 应急设备和物资
5.1 应配备应急专用车辆,保证应急专用车辆的完好。
5.2了解和建立当地保有大型施工机械设备单位的地点和联系电话。
5.3了解并建立应急药品的获取联系地点。配备适量的应急药品和药物。
5.4了解和建立应急抢险医院的地点和应急电话。
5.5配备事故应急抢险物资及设备,了解和建立应急物资供应地点和电话。
5.6 应指定应急专用联系电话。
应急专用联系电话:0577各隧道应急抢险物资及设备
序号
名称
数量
状态
备注
1
应急专用车辆
1
良好
2
20cm~30cm圆木
30m
良好
3
I20a钢架
10榀
良好
4
碎石
30m
5
砂
30m
6
水泥
30T
7
挖掘机
1
良好
8
装载机
1
良好
9
自卸车
2
良好
10
砼罐车
1
良好
11
水泵
6台
良好
6、 应急响应
6.1、应急措施:
6.1.1 当发生隧道塌方、涌水等事故后,应立即撤离现场施工人员、停止机械的运转,切断电源。
6.1.2 及时通知现场最高负责人。现场最高负责人组织和指挥抢险工作。
6.1.3 抢险过程中应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6.1.4 及时疏散和妥善抢救事故区域内的人员。
6.1.5 划出事故隔离区域,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事故范围扩大。在隧道塌方或大变形发生后,应防止事故继续扩大:
6.1.5.1待塌方或大变形稳定后,在塌方或大变形范围顶部、侧壁上的危石及大裂缝,应首先进行清除或锚固;
6.1.5.2在塌方或大变形范围前后原有的支护进行加固,以防止塌方扩大;
6.1.5.3在塌方或大变形范围内架设支撑或喷射混凝土,必要时加设锚杆;
6.1.5.4加快衬砌。在塌方或大变形两端应尽快做好局部衬砌,以保证塌方或大变形不再扩大。
6.1.6 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减小事故造成的损失。
6.1.7处理隧道塌方措施:
6.1.7.1如塌方体体积较小,且塌方范围内已进行了喷锚,或已架设好较为牢固的构件支撑,可由两端或一端先上后下逐步清除坍碴,随挖随喷射混凝土,随架设临时构件支撑支顶;
6.1.7.2如坍塌体方体积较大,或地表下沉,或因坍体堵塞,无法进入坍方范围内进行支护时,则可注浆加固坍体,然后用“穿”的办法在坍体内进行开挖、衬砌;
6.1.7.3处理坍塌方的同时,应加强排水。
6.1.8处理隧道塌方常用支护方式:
6.1.8.1喷锚处理,采用喷锚处理较大型塌方,安全、快速。,由外向内、由上而下,逐段随清坍碴随向岩壁先喷射一薄层砂浆,然后再喷射混凝土。混凝土宜分层喷射,每层厚5cm左右;喷射1~2层混凝土后,随即加设锚杆再喷射混凝土;坍碴清除后,随即做好衬砌。
6.1.8.2构件支撑处理,构件材料选用宜采用直径为20cm~30cm圆木,在坍体不太高、坍穴略呈锥型、坍壁不太松散的情况下,使用人字架支撑;当坍体较高,两侧壁形状较整齐,侧压不大时,可按垂直于隧道中线的方向架设横向排架。先将坍体顶的石碴扒平,铺上横梁,再在其上架设排架。排架间距根据坍穴围岩情况而定,一般为1~2m左右。须注意在排架间用剪刀撑撑稳,下部横梁随坍碴的清除随时倒换撑稳;当坍塌方较大,围岩压力较大时,宜在坍方范围内全部用纵向棚架支撑,先将坍碴顶部适当扒平,沿隧道中线方向平行设置纵地梁数根(地梁下预铺横梁),于地梁上按照导坑支撑方式以1m左右的间距架设箱形棚架。逐层向上架设至坍方顶部,用填塞木塞紧,随着坍碴的清除,加设立柱,并以纵撑撑牢。
6.1.9衬砌措施与回填方法
随坍碴的逐渐清除,衬砌逐段推时,快速成环。在坍穴最高处或两端衬砌接头处预留回填及进出料孔;如坍塌方范围的围岩不够稳定,在处理坍塌方中有继续坍塌的可能时,可在坍方范围内选择适当位置做坍体护拱,以掩护施工操作。护拱上以碎碴铺填2m厚左右作为缓冲层。处理时应加宽拱脚处截面尺寸,保证拱脚稳固。
6.1.9 对轻伤人员由医护人员进行处置;对重伤人员及时送往医院救治。及时联系当地医院和卫生部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