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文件编号xx
作 业 指 导 书
(粗集料吸水率)
编写: 日期:
审核: 日期:
批准: 日期:
受控状态:
xx试验室
(xx检测中心)
目 录
主要设备及开展项目
仪器设备操作规程
校准/检测工作程序及样品处置
测量结果,数据处理规
测量不确定度报告
原始记录表格
1、主要设备及开展项目
主要仪器设备
仪器名称
规格型号
生产厂家
测量范围
准确度等级
电子天平
61001
上海天平仪器厂
0~6000g
0.1g
开展项目
项目名称
试验方法
方法来源
测量范围
允许误差范围
粗集料密度及吸水率
T 0307-2005
JTG E42-2005
2、仪器设备操作规程
2.1电子天平
2.1.1打开电源
2.1.2按下标定开关(即TAB键)
2.1.3放上需标定的砝码待显示屏出现所要标定的质量时即可取下砝码
2.1.4将称量的试样放在天平上,待数字不再变动时即可记下读数
2.1.5如还需测量下一个试样的质量时则需要淸零,然后再称量
2.1.6试验结束后,关闭天平的电源再将托盘擦拭干净
3、试验工作程序及样品处置
3.1 样品收发程序
现场采样或委托送样→样品编号→样品室→取样品,技术员做好取样登记→实验室进行试验→试验完毕→进行原始记录数据处理→填写实验报告→复审员复审后签字→室主任审核后签字→由专人出据试验报告→客户
3.2 试验工作程序及物品处理
1.干燥样品:按规范要求进行取样→筛分→进行试验→试验结束,剩余样品放样品室集中处理→进行原始记录数据的处理→填写试验使用记录→出据试验报告→完毕
2.潮湿样品:按规范要求进行取样→将试样在空气中风干或在温度为
105℃±5℃的烘箱中烘干→筛分→进行试验→试验结束,剩余样品放样品室集中处理→进行原始记录数据的处理→填写试验使用记录→出据试验报告→完毕
3.3 操作过程
3.3.1试样的准备
将试样用方孔筛标准筛过筛,对水泥混凝土的集料采用4.75mm筛,沥青混合料的集料用2.36mm筛,分别筛去筛孔以下的颗粒。用四分法缩分至要求的质量,分两份备用,用金属丝刷子刷净后备用。对沥青路面用粗料,应对不同规格的集料分别测定,不得混杂,所取的每一份集料试样应基本上保持原有的级配。
3.3.2 试验步骤
3.3.2.1取试样一份装入干净的搪瓷盘中,注入洁净的水,水面至少应高出试样5cm左右,24小时后从水中取出试样,并用拧干的毛巾将颗粒表面的水分轻轻拭干,即成饱和面干试样。立即将试样放在浅盘中称量(m2)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水温需保持在20℃±5℃。
3.3.2.2
将饱和面干试样连同浅盘置于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然后取出,放入带盖的容器中冷却1h以上,称取烘干试样与浅盘的总质量(m1)
4.1计算公式:
4.1.1吸水率按式(1)计算,精确至0.01%
式中:——集料的吸水率(%);
——烘干试样与浅盘总质量(g);
——烘干前饱和面干试样与浅盘总质量(g);
——浅盘的质量(g)。
以两次的平行试验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4.2有效数字
4.1.2集料的吸水率以烘干试祥为基准,按式(4)计算,准确至0.0l%。
式中:wx——粗集料的吸水率,%。
表1 不同水温时水的密度pT及水温修正系数aT
水温(℃)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水的密度pT(g/cm3)
0.99913
0.99897
0.99880
0.99862
0.99843
0.99822
0.99802
0.99779
0.99756
0.99733
0.99702
水温修正系数aT
0.002
0.003
0.003
0.004
0.004
0.005
0.005
0.006
0.006
0.007
0.007
4.2.1(末)的概念:所谓(末)指的是任何一个数最末一位数字对应的单位量值。
4.2.2有效数字:任何一个数通过位数截取都可得到一个近似数,该近似数的绝对误差的模小于0.5(末)时,从左边第一个非零数字算起,直到最末尾为止的所有数字。
4.3近似数运算:
4.3.1加、减运算:
参加加减运算时以各数中(末)最大的数为准,其余的数均比它多保留一位,多余位数舍去。计算结果的(末)应与参与运算的数中(末)最大的那个数相同。若计算尚需参与下一步运算,则可多保留一位。
例如:18.3+1.4546+0.876
=18.3+1.45+0.88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