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使用改进灌肠方法治疗肠道疾病的护理观察.docxVIP

基于使用改进灌肠方法治疗肠道疾病的护理观察.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使用改进灌肠方法治疗肠道疾病的护理观察 马晓雁陈向梅朱慧敏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医院 河北 张家口 075000) 【摘 要】目的:研究留滞灌肠治疗法的改进,提升该方法对肠胃病例的疗 效。治疗方法:对照分析,随机分组。随机将80例患有肠胃病的病者随机分为 两组,标示研究组和对比组,组成员数记为40员。对比组均使用传统留滞灌肠 技术,研究组使用简易便携式吸液管,入管深度20- 22cm,并用50ml—次性 注射管注入液体治疗药物,病者需要提臀保持高度。治疗效果:与对比组对照观 察,可发现研究组采用的改进型治疗法使药物在病者体内留滞时间明显较长,灌 肠药物外溢量大大减少,治疗效果提高较为明显。研究结论:改进型灌肠操作法, 大大减小了药物浪费,大大增加了药物在病者体内的滞留时间,提高了药物治疗 效果,且新型治疗方法具有更好的舒适性,病者更容易接受。 【关键词】肠道;改进;滞留灌肠;治疗法 【中图分类号1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1003-5028(2015 ) 5-0308-01 滞留灌肠治疗法采用治疗药物通过肛门输送到结肠,药物滞留体内以消除病 原的方法治疗肠道疾病。由于传统型滞留灌肠法采用管子输送药物,难以避免液 态药物的外流,所以药物体内保留时间较短,药物利用率较低,难以达到满意的 治疗效果。随着药物改进潜力的趋于微小化,操作方法的改进效果愈发明显[1]。 笔者所在院系在过去几年通过细心研究,提出了改进型滞留灌肠治疗法治疗病者 40人次,采用对比验证法,可以比较得出改进型滞留灌肠治疗法相较传统治疗 法效果提升显著,在木文中将作出分析讨论。 1准备与验证 1.1准备条件: 选取笔者所在院系的同时段80名住院治疗的肠道疾病病者,内含42人患有 慢性结肠炎,31人患有溃疡型结肠炎,7人患有肠易激综合症。男性为32人, 女性为48人;年龄分布阶段19到68周岁,病者平均年龄达到46.71周岁。治 疗诊断标准依照国家内科病患诊断标准。人员采用随机分配,变为等人数的两组, 一组标示为研究组,一组标示为对比组,研究组将采用改进型滞留灌肠治疗法, 对比组将采用传统治疗方法。 1.2研究操作: 治疗器材、药物的制备,研究组和对比组均按相同标准准备治疗器材、药物, 此外,需备好便携式简易吸液器若干,一次性注射管若干,治疗医生要求的治疗 药物,中药或中成药药物准备,煎制,冲剂,温度放置直至39-41o C,用医用 器皿盛起来备用。治疗操作:研究组灌肠治疗操作选择病者睡前操作,需要安排 病者排泄干净,准备妥当,以进入唾眠状态,以向左侧躺姿势为佳,双腿自然弯 曲,臀部自然垫高十公分。采用石蜡润滑油对便携式简易吸液器前部进行充分润 滑并消毒,缓慢进入20- 22c m左右,采用注射管抽满液体药物,通过简易吸液 器管道(将简易吸液器前段去掉一部分,与注射管乳胶头不透气紧密连接),缓 缓将液体药剂推入管道内,在完整将针管内药剂推入后,左手握管,分解注射管, 右手继续抽取药剂,数次后可将药剂注射完全,缓慢抽岀管道,需要叮嘱病者安 静卧床,进入唾眠。对比组与研究组使用药剂相同,根据基本治疗方法,正确操 作灌肠治疗步骤进行[2]。 1.3效果观察: 留意灌肠之后出现的第一次排泄的时间,即为药剂在体内的滞留时间和灌肠 之后岀现的药剂外流现象;留意病者采取诊治一个疗程之后(15天)病情的发 展程度。 1.4诊治效果: 治愈:临床病情明显改善至康复,一天排泄维持在一至两次左右,无粘连性 出血症状,肠胃镜检查显示正常。好转:临床病情改善,一天排泄维持在两至三 次左右,肠胃镜检查显示红细胞、白细胞均在5个/HP程度。无效:病情维持, 没有任何改善迹象。 1.5常规统计学操作:两组样本率相互比较均使用X2检测。 2结果 2.1两组灌肠药剂体内滞留吋间及灌肠药剂外流对比,见表lo研究组药剂 在体内肠道里滞留时间相较出现显著推迟,灌肠药剂外流明显变少,两组对比出 现不同存在统计学含义。 2.2两组病人诊治相同时间(15d)之后,诊治结果可对比,见表2。两组病人 诊治相同时间后,研究组存在治疗效率显著好于对比组,两组存在的对比差别很 有统计学意义。 表1两组药剂在体内滞留时间及药剂外流量对比 药物肠道保留时间 组别 例数 lt;3h 4h gt;6h 灌肠 液外溢 观察组 40 5 (12.50) 12 (30.0) 23 (57.50) 3 (7.50) 对照组 40 25 (62.50) 8 (20.00) 7 (17.50) 14 (35.00) 注:两组药剂体内滞留吋间比较,x2二25.36,P lt;0?01;灌肠药剂外流量比 较,x 2 二 11.51, P lt; 0.01. 表2两组病人 治疗相同时间后效果观察[例(%)] 组别 例数 治愈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