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片内JTAG调试电路允许使用安装在最终应用系统产品上的MCU进行非侵入式(不占用片内资源)、全速、在系统调试。该调试系统支持观察和修改存储器和寄存器,支持断点、观察点、单步及运行和停机命令。在使用JTAG调试时,所有的模拟和数字外设都可全功能运行。 每个MCU都可在工业温度范围(-45~+85℃)工作,工作电压为2.7~3.6V。端口I/O、和JTAG引脚都容许5V的输入信号电压。C8051F040/2/4/6为100管脚TQFP封装,C8051F041/3/5/7为64管脚TQFP封装。 * 表1-4 C8051F04X系列MCU的主要产品片内硬件资源 微控制器原理与应用 山东农业大学 微控制器原理与应用 山东农业大学 * 第一章 绪 论 微控制器(单片机)就是在一块半导体硅片上集成了微处理器(CPU)、存储器(RAM、ROM)和各种功能单元(定时器/计数器、并行I/O口、串行口、ADC等)的集成电路芯片。这样一块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一台计算机的属性,因而被称为单片微型计算机(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简称单片机。为了更好地体现其控制应用,在国际上,一般把单片机称为微控制器(Micro Controller Unit,MCU)。图1-1所示为较常用的STC12C5A60S2微控制器芯片。 1.1 什么是微控制器(单片机) * 图1-1 微控制器芯片 * MCU按照其用途可以分为通用型和专用型两大类。 通用型MCU具有比较丰富的内部资源,性能全面且适应性强,可满足多种应用需求。 专用型MCU是专门针对某些产品的特定用途而制作的MCU,如打印机、家用电器、健身器材以及各种通信设备中的专用MCU。 * MCU的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4年—1976年):MCU初级阶段。 第二阶段(1976年—1978年):低性能MCU阶段。以Intel公司制造的MCS-48系列MCU为代表。 第三阶段(1978年—1982年):高性能MCU阶段。典型代表有Intel公司制造的MCS-5l系列MCU、Freescale公司(原Motorola公司的半导体事业部)的6801和Zilog公司的Z8等。 1.2 微控制器的发展历史 * 第四阶段(1982年—现在):8位MCU巩固发展,大量应用;16位MCU逐渐占有一席之地;32位MCU推出阶段。 8位MCU代表厂家为ATMEL、NXP(原Philips的半导体事业部)、Silicon Lab、STC等。 对于16位MCU来说,代表厂家为TI、Freescale、凌阳等。 但随着32位MCU的推出,尤其是ARM公司Cortex系列MCU的推出,16位MCU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 * 尽管目前8位MCU种类繁多,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Intel公司的MCS-51系列MCU。80C51系列MCU是在MCS-51的基础上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其功能有很大增强。直到现在,80C51系列MCU仍然是8位MCU的主流品种。本书将以80C51系列MCU为主,介绍微控制器的原理及其应用。 * 从近40年MCU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它正朝多功能、多选择、高速度、低功耗、低价格、扩大存储容量和加强I/O功能及结构兼容方向发展,图1-2所示为微控制器最小系统。 图1-2 微控制器最小系统 1.2 微控制器的发展趋势 * 微控制器今后的发展趋势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多功能化 MCU可集成越来越多的内置部件,常用的部件有: (1) 存储器类,包括程序存储器MROM/OTP ROM/EPROM/EEPROM/Flash ROM和数据存储器SRAM/SDRAM/SSRAM。 (2) 串行接口类,包括UART、SPI、I2C、CAN、IR、Ethernet、HDLC。 (3) 并行接口类,包括 Centronics、PCI、IDE、GPIO等。 * (4) 定时和时钟类,包括定时器/计数器、实时时钟(RTC)、Watchdog、Clock out。 (5) 专用和外围接口类,包括Comparer(比较器)、ADC、DAC、LCD控制器、DMA、PWM、PLL、温度传感器等。 * 2) 多核化 随着嵌入式应用的深入,特别是在数字通信和网络中的应用,对处理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这种要求,现在已出现多核结构的处理器。 * 3) 低功耗化 现在新推出的MCU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