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分型辨治慢性咽炎
【摘要】病属于中医学“慢喉痹”、“虚火喉痹”的范畴,中医文献中之“珠帘喉痹”、“帘珠痹”、“梅核气”、“咽痒”等与此病关系密切。西医临床按病理变化分为慢性单纯性咽炎、慢性肥厚性咽炎、慢性萎缩性咽炎。此病之发生是由于急性咽炎反复发作引起,亦可因慢性扁桃体炎、慢性反流性食管炎、烟酒过度、嗜食辛辣、粉尘污染、环境干燥等引发此病;有些慢性病如贫血、便秘、肾炎、肝硬化等可能引发此病。此病是慢性病,临床症状复杂、缠绵难愈,很少会发生恶变。根据病家临床症状结合咽部检查,容易作出诊断。
【关键词】慢性咽炎;分型;辨治
慢性咽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咽部黏膜及黏膜下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主要限于鼻咽、口咽、喉咽部,病程长、症状顽固、不易治愈。中医分型辨治本病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1肺肾阴虚型
症见:咽喉干燥,微疼刺痒,干咳少痰,干呕,颈前部有紧迫感,咽中有异物感,常有“吭”、“喀”等清嗓动作,入夜加重;可伴有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心烦失眠,耳鸣,眼干涩,视物欠清等。检查可见:咽腔微红、肿胀,咽后壁可见颗粒状物,咽肌膜干燥少津或萎缩。舌苔薄,舌质干红,脉细少数。治则:滋补肺肾之阴,利咽降火。处方:大生地20g,北沙参15g,玄参20g,麦冬12g,浙贝母10g,当归10g,桔梗12g,生甘草4g,熟地黄15g,赤芍12g,黄芩9g,玉蝴蝶6g。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
2 痰湿相结型
症见:咽部有异物感明显,尤以空咽时为重,咳嗽吐痰色白,痰粘而多,胸闷脘满,食欲欠佳,身困乏力等。检查可见:咽腔淡红或白,肿胀肥厚,咽后壁有颗粒状增生,较厚、多如珠帘,色淡呈半透明状。舌苔白腻,舌质淡,脉弦或滑。治则:健脾燥湿化痰,散结利咽。 处方:法半夏10g,炒白术10g,茯苓12g,山药15g,苏梗12g,炒杏仁10g,细辛2g,生甘草5g,川厚朴8g,白僵蚕12g,绿萼梅6g。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
3 气血瘀阻型
症见:咽部刺痛干痒,朝轻夜重,时轻时重,反复发作;或有胸闷胀痞刺痛;妇人则可有痛经,经血色紫暗、有块。检查可见:咽后壁黏膜充血红肿,有颗粒状或片状淋巴滤泡增生,呈暗红色或紫红色;或咽肌膜萎缩、干燥。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舌下韧带两侧血管增粗、色暗紫、怒张,舌苔薄白,脉象沉弦或细涩。治则:活血化瘀、通利咽喉。处方:大生地15g,炒桃仁(去皮)10g,红花12g,赤芍20g,枳壳12g,桔梗10g,浙贝母18g,当归12g,柴胡6g,绿萼梅10g,射干9g,生甘草5g,生牡蛎15g,山豆根8g。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
4 肝郁化热型
症见:咽部压迫感,胀闷隐疼,异物感明显,心情不舒时加重,愉快时减轻;常伴有胸闷胁胀不适,善太息,嗳气频繁,咽干口苦,性情急躁易怒,睡眠不佳等。检查可见:咽腔红或暗红,咽后壁可见细小的淋巴滤泡增生,呈潮红色。舌苔黄,舌质淡红,舌尖嫩红色,脉象细数或弦细少数。 治则:疏肝解郁,理气清热,利咽喉。处方:柴胡10g,当归10g,白芍15g,郁金12g,苏梗10g,丹皮18g,丹参12g,栀子12g,佛手10g,桔梗10g,生甘草5g,薄荷8g,连翘12g,怀牛膝10g,黄芩10g,青皮6g。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
5 气血不足型
咽部干涩不适,四肢倦怠乏力,形体消瘦,头晕目眩,面色萎黄。检查可见:咽部淡红,舌苔薄白,舌质淡红,脉象细弱。治则:益气养血,滋阴润燥。处方:生地15g,当归12g,川芎10g,北沙参12g,太子参20g,麦冬12g,桔梗10g。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
6 讨论
本病属于中医学“慢喉痹”、“虚火喉痹”的范畴,中医文献中之“珠帘喉痹”、“帘珠痹”、“梅核气”、“咽痒”等与此病关系密切。西医临床按病理变化分为慢性单纯性咽炎、慢性肥厚性咽炎、慢性萎缩性咽炎。此病之发生是由于急性咽炎反复发作引起,亦可因慢性扁桃体炎、慢性反流性食管炎、烟酒过度、嗜食辛辣、粉尘污染、环境干燥等引发此病;有些慢性病如贫血、便秘、肾炎、肝硬化等可能引发此病。此病是慢性病,临床症状复杂、缠绵难愈,很少会发生恶变。根据病家临床症状结合咽部检查,容易作出诊断。中医中药治疗此病可取得比较满意效果,但要坚持用药一段时间,不能急躁;只用药治疗是不够的,还需向病家耐心解释,做好思想工作,消除其恐惧心理,取得病家的配合。嘱咐病家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勿食煎、炸、烧烤食物,勿抽烟、饮酒;心情愉快,不宜熬夜,不宜大声说话,勿在粉尘污染处久居;要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注意口腔卫生,最好早、晚、饭后用淡盐水(冷藏后更好)漱口,以引火下行,减少咽部不适症状;同时要避免感冒、节制房事,减少阴精伤耗。只有医、患双方共同努力,坚持治疗方能取得预期效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