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3
我的母亲
邹韬奋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材料展现人物性格等写作方法。 2、感受高尚无私的母爱,培养自己美好的情操。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选取典型材料展现人物性格等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高尚无私的母爱,培养美好的情操。
教学时间:1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3分钟)
了解作者:(投影1出示)
邹韬奋(1895.11.5——1944.7.24) 名恩润, 新闻记者、 政治家和出版家。1921 年大学毕业于 上海圣约翰大学,自1926年在 上海主编 《生活》周刊起,毕生从事 新闻出版工作。1932年7月,建立生活书店,次年加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当选为执行委员。这期间,他写了《小言论》和《韬奋漫笔》等杂文集。1933年7月因受迫害流亡国外,先后写了《萍踪寄语》、《萍踪忆语》4本游记随笔,这是30年代新闻性散文中少有的佳作。
2. 导语:(投影2出示,学生齐读,教师导入)
生齐读:孩子和母亲之间溢着深深的、真切的、不尽的爱。这种爱才是孩子和母亲永恒的精神支柱和我们民族生存的真正价值。 ——灏冰
师:这种深深的、真切的、不尽的爱就蕴含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邹韬奋先生的散文《我的母亲》,去感受这一份平凡却绵长的爱,同时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邹先生是如何塑造自己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形象的。
【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 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师: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作者的母亲在他十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在这短短的十三年里,“母亲”都给作者留下了哪些记忆呢?
2. 投影出示: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选取了母亲生前的哪几个事例?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4分)
A. 学生自读课文,试概括。比一比,看谁概括得既简洁又准确。
B.自由发言,集体交流。
例如:背我元宵赏灯,讲述小说动情流泪,看儿受罚心疼流泪,?灯下熬夜为儿做鞋
C.引导学生注意归纳概括的方法。
可以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教师再引导明确方法——“提取要素法”
师:时间、地点可以根据情况自由取舍,最主要的是人物和事件,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是,这四件事着力表现的是“母亲”,所以“母亲”就是关键人物,然后用概括的语言说一说“母亲做了什么事”
3. 投影出示
(2)通过这几件事例,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形象?(用文中的词句回答也可以自己组织语言表达)
请使用“从文章中,我看到了一位____________的母亲”的句式作答。
(学生速读,筛选信息,自由发言,集体交流明确)
如:文中语句 可爱的性格 努力的精神????能干的才具
自己概括:慈爱、美丽?????善良多情?? ?怜惜、疼爱子女?????辛苦、勤劳能干??。。。。。。三、研读品析,精读感悟。(投影出示)
师:这四件事看起来很平常,用它们来表现沉甸甸的母爱,分量会不会轻了点呢?
下面就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感受一下“母亲”的心吧!
(一)从描写的语言中品味母爱(读一读、品一品)
设问:
这四个片段对母亲都做了描写,找出你认为最好的一句来读一读,并说明理由。
【或者:在这些事中,哪些句子最能打动你?】
学生自选描写语句、思考; 成果展示:读一读,评一评
例如:
(1)在这微微的灯光里瞥见一个青年妇人拉开帐门,微笑着把我抱起来。。。。。。只记得她把我负在她的背上,跑到一个灯光灿烂人影憧憧的大客厅里,走来走去“巡阅”着。
(神态、动作描写)——时刻不忘子女,让子女享受快乐
(2)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
(细节描写)——她有一定的文化,有丰富的感情;她以自己的情感熏陶教化子女,使子女形成正确的爱憎
(3)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
(细节描写)——她为子女的受责而揪心般痛苦,却又竭力克制自己的感情而赞同封建式的教育以督促子女上进
(4)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对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
(语言描写)同(3)
设问引导:“母亲”在喊“打得好”时是“勉强”喊出来的,请问这“勉强”一词有何情味,能否去掉呢?对于“儿子”,“母亲”是爱恨交织,又爱又痛,却又能做到爱而不溺,疼而不娇——这真是一位爱并清醒着的母亲。
请同学们带着这种爱痛交织的心情再读这段话,然后想一想“母亲”喊着“打得好!”好在哪里???? (生自由诵读、思考)
师:“母亲”喊着“打得好!”意在让孩子铭记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