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生理学部分主讲.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输卵管由内向外分为 间质部: 潜行在子宫壁内部分,管腔最窄 峡 部: 细而较直,管腔较窄 壶腹部: 管腔宽大且弯曲,内含丰富皱襞 伞 部: 开口于腹腔,开口处有许多指状突起, 有“拾卵”作用 输卵管结 扎部位 卵子受精部位 (三)女性生殖器官血管/淋巴/神经 1.卵巢动脉 自腹主动脉发出 2.子宫动脉 为髂内动脉前干分支。到达子宫外侧,相当子宫颈内口水平约2cm处,横跨输尿管至子宫侧缘,分上下两支 3.阴道动脉 为髂内动脉前干分支。分布于阴道中下段 4.阴部内动脉 为髂内动脉前干终支 痔下动脉:分布于直肠下段及肛门部 会阴动脉(分布于会阴浅部) 阴唇动脉(分布于大、小阴唇) 阴蒂动脉(分布于阴蒂及前庭球) (三)女性生殖器官血管/淋巴/神经 1.卵巢动脉 自腹主动脉发出 2.子宫动脉 为髂内动脉前干分支。到达子宫外侧,相当子宫颈内口水平约2cm处,横跨输尿管至子宫侧缘,分上下两支 3.阴道动脉 为髂内动脉前干分支。分布于阴道中下段 4.阴部内动脉 为髂内动脉前干终支 痔下动脉:分布于直肠下段及肛门部 会阴动脉(分布于会阴浅部) 阴唇动脉(分布于大、小阴唇) 阴蒂动脉(分布于阴蒂及前庭球) 7.脑的高级功能 (2)大脑皮层功能的一侧优势 2013年新增考点 真题: 1. 交感神经兴奋可引起 A. 瞳孔缩小 B. 逼尿肌收缩 C. 肠蠕动增加 D. 心率加快 E. 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真题: 2.下列对条件反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形成的基本条件是强化 B.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形成的 C.数量有限 D.建立后可以发生消退 E.使机体具有更大的适应性 A.αB.β波 C.Θ波 D.δE.α阻断波 3.成人在清醒,安静并闭眼时可出现的脑电波是( ) 4.在幼儿时期或受试儿童困倦时可出现的电波是( ) 第9章 内分泌S 概述: 1.内分泌S的构成? 2.内分泌S的功能? ①调节代谢,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②促进细胞分裂、增生、分化,组织器官的发育成熟 ③调节神经S的发育 ④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成熟,调节肌功能 3.激素的概念? 激素是由体内的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高效的生物活性物质,经血液循环到达靶器官,产生特定的生理功能的一类物质 4.方式? 旁分泌、自分泌、神经内分泌 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 1.下丘脑与垂体之间的功能联系: 下丘脑 垂体束 (脑垂体) 下丘脑 垂体门脉 系统 (腺垂体) 始于下丘脑正中隆起的毛细血管网→汇集成几条小血管→垂体柄进入腺垂体→再次形成毛细血管网。 下丘脑“促垂体区”(弓状核、视前区)分泌的神经激素或神经肽称为下丘脑调节肽,释放于门脉系统,调节腺垂体的活动。 ①下丘脑-腺垂体系统 ②下丘脑-神经垂体S 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 有神经纤维下行到神经垂体。 血管升压素,催产素 2.下丘脑调节肽对腺垂体的作用(2003) 腺垂体的内分泌功能: 一.腺垂体激素的种类: 1.生长激素(GH) 2.促甲状腺激素(TSH) 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4.促卵泡激素(FSH) 5.黄体生成素(LH) 6.促黑激素(MSH) 7.催乳素(PRL) 促激素 2.生长激素分泌的调节 (1)受生长素释放激素(GHRH)和生长抑 素(GHRIH)的双重调节。 (2)SM的负反馈调节作用。 (3)其他因素: ①睡眠的影响 ②代谢因素的影响 低血糖刺激分泌 ③甲状腺激素、雌激素与睾酮 甲状腺素的生物学作用和分泌调节 1.生理作用: 主要作用是促进物质与能量代谢, 促进生长和发育过程。 (一)对代谢的影响 1.能量代谢  最显著 加速机体绝大多数细胞的能量代谢,使机体耗氧量和产热量增加,基础代谢率(BMR)升高。(1mgT4→4200kj →BMR28%) (2)脂肪代谢 T3与T4能促进脂肪和胆固醇的合成与分解,但总的作用是分解大于合成。 (3)糖代谢 T3与T4生理剂量有升高血糖的作用。 T3与T4对三大物质的代谢既有促进作用又有分解作用。剂量大时主要是分解作用,小剂量时促进蛋白质和糖原的合成。 2.蛋白质、脂肪和糖代谢  (1)蛋白质代谢 生理剂量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大剂量时则促进蛋白质的分解。甲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