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探究性阅读 1.概念及特征 1)探究:探索追究,探寻追究。探,试图发现(隐藏的事物或情况);究, 仔细推求,追查。 ——《现代汉语词典》 探究是一种心理倾向和行为方式,即人们对未知的事物有认知的愿望,想了解其“是什么”,或想了解已知事物的现状,即“怎么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追究它的来龙去脉,了解它“为什么会是这样”。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多层面的学习活动,是通过主动地发现问题、体验感悟、实践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2)探究性学习 3)探究性阅读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阅读材料(主要是文本)进行独立自主的个别探究,或通过交流互动,合作探究,经过感知、理解、升华、认同、品悟等认知活动,读出疑问,读出新意,得出前人、他人(或自己)未曾有过的独特的感悟和新异的结论。 特征(与接受性阅读相比) ⑴问题性——从问题始到解决问题终。因为问题是思想的源泉推动力。发展学生的智慧。 ⑵实践性——直接阅读课文及课外读物,学生自己查工具书去解决生字新词,查阅作家作品知识和读物涉及的其他学科知识、文化常识;鼓励学生自己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名著,从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 ⑶参与性——每生都有学习任务,参与面要广。 ⑷开放性——其特点是答案不止一个。 《背影》教学案例——只教不懂的,不教已懂的 三个问题: 1、文章有一条分界线,分开了回忆与现在两个部分,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2、为什么是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而不是说“我与父亲’没有见面’已二年余了”?(“他少年除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请不能自已。…..家庭琐事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 3、为什么说“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而不是他像外貌或体态或品德之类呢?(《背影背后的故事》,《背影里的背影解读》《背影何以成为经典》) 【教例】湖北襄樊市第一实验小学刘从华老师指导学习毛泽东《长征》诗,教学设计别开生面。时间一个月,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信息—感知阶段(二周),用音乐、图片设计课件导入,激发学生找书看、看电视剧、上网查、问别人,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撰写发言稿。 二是诗文—感悟阶段(一课时),学生提出“暖”“寒”等问题后,分四人小组探究、讨论,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教师指导朗读,帮助学生加深感悟。 三是活动—体验阶段(集中二周,以后继续深化),学生实践体验,撰写体会,展示交流,评价总结。 本课三阶段,构成了一个“知情意行”完整统一的大阅读过程(详见《语文建设》2000年第9期《探究见功夫功夫在课外》)。 《语文课程标准》注意不同学段的要求由低到高、由浅入深。 3-4年级只提“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6年级只提“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7-9年级才要求“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3、探究性阅读策略 1.文本式探究 探究美点(微观、宏观) 探究空白 探究瑕疵 2.迁移式探究 探究内容 探究形式 3.应用式探究 4.专题式探究 文本式探究 对于关键词句的探究。 【课例】以《西湖的绿》中“一下车,只觉得绿 意扑眼而来”这句话中“扑”字为例诱发学生探究: 绿意怎么会扑?这个字写出了绿意的什么特征? 在我们学到的文章中有无类似的用法?这些用 法的特点是什么?有何异曲同工之妙? 填补文本空白 如:《雷雨》,讨论鲁侍萍形象及她对周朴园的复杂感情,同学生一道重点细读探讨了她的几句话。 “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如:鲁迅《孔乙己》的叙事者 咸亨酒店小伙计(十二三岁)? 三十多岁的成年人? 作者? 宁鸿彬经典教例《七根火柴》教学实录:???①常规训练——3名学生分别朗读一首诗;1名学生讲一个故事;全班学生作摘记,3名学生读记录。???②读课文——共14名学生依座次读完全文。???③创造性复述(以军博讲解员的身份介绍六根火柴的来历)——1名学生发言。???④给课文重新拟定一个标题,并稍作解释——8名学生发言。?????? ⑤现在大家想一想,这篇小说的题目是不是文章的主题?如果不是的话,谁能重新拟一个表现主题的标题呢? 带动对全文情节、内容的分析——学生发言达56人次。 ⑥文章主要写了两个人,——卢进勇和无名战士,他俩谁是主人公?——3名学生发言。?? ⑦文章学完了。大家想一想,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