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的食疗养生论.ppt

  1. 1、本文档共8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道的食疗养生论 主讲 张钦教授 四川大学 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引子 数千年来,道家对饮食的研究结果有助于人类通过合理的食物配方满足人体的需要。一般的食物配方应达到色、香、味俱全和营养丰富这四个标准。? 巧妙的食物配方可以有治疗的特别效果,诸如肥胖与许多传统的慢性病和现代的富贵病,是可以运用特别的食物配方辅助治疗,甚至可以达到无药而愈。常言说:“百病从口入”,但更重要的是:“健康是吃出来的”。 一、基本理论 (一)道的饮食健康论 1、你吃进去的东西构成了你身体的一部分,如果你摄入有益于健康的食物,那么你的身体就很健康,如果你摄入的是“废料糟粕”,那么你的身体将会日渐疲倦虚弱。 陶弘景(456---536)《养性延命录》:“食肉者勇敢而悍(虎狼之类);食气者神明而寿(仙人灵龟是也);食谷者智慧而夭(人也);不食者不死而神(直任喘息而无思虑)。” 2、人体各器官的健康和平衡是饮食得以消化和营养得以吸收的内在保证,它们决定了食物在人体中的利用。 如果人体能够消化和吸收它所需要的能量,并能排除多余的物质,人体就是健康的;如果人体不能从它所摄入的食物中吸取营养,反而将其消除,或者,它不能淘汰食物中的有毒物质,那么,人体也必将日渐衰弱。 (二)食物的五味论 1、五行与五味 五行 : 水、火、木、金、土 水是一切液体物质的代表。 火是一切热量的代表。 木是一切植物,甚至生物的代表。 金是一切金属和矿物的代表。 土是一切泥土的代表。 五行的阳性循环: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譬如:木柴的燃烧,是火的基本来源。火燃烧的结果是灰烬,也是土的最大部分的构成。矿产是从土地里生成和挖掘出来的。金属和矿石在极高的热度下,变成液体。水既是液体的总代表,一切植物或生物又必须依靠水而存活、生长。 五行的阴性循环: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如果五行只有其阳性的循环,只能相生,一直生下去,必定越滚越大,成了个大雪球,可以大到“其大无外”的无限。 如果五行只有其阴性的循环,只能相克,削克的结果,就越来越小,一直小到“其小无内”的无限。如果五行依照阴阳的原理,既相生也相克,就能保持事物适度的平衡。 酸味 酸味归经于肝。酸味有生津开胃、收敛止汗、帮助消化的功效。此类食物可以增加胃酸的酸度与分泌量,促进食欲和消化功能,抑制肠道病菌滋生。酸味还能健脾开胃、增强肝脏功能,提高钙、磷的吸收率。 酸味的食物如:橙子、桃、李子、梅子、柠檬、橄榄、山 楂、荔枝、芒果、葡萄、柚子、橘子、醋…… 苦味 苦味归经于心。苦味能清热泻火、降火气、除烦躁、解毒消炎、一些含有镁、钙等矿物质的食物都具有苦味,如苦瓜即有清热明目、解毒泻火的功效,适合热病烦渴、中暑、目赤、疮疡疖肿者服食;茶叶则苦甘而凉,有清利头目、除烦止渴、消食化痰的好处,适合夏日饮用。 苦味的食物如:苦瓜、苦菜、百合、大头菜、香椿、白果 淡豆豉…… (三)食物的能量平衡论 1、能量是指保证人体内血液循环正常进行,保证体内各器官正常工作的生命力。食物的能量级分为“寒性”、“凉性”、“中性”、“温性”、“热性”五个层次。 A、寒或凉性食物具有清热、解暑、减少肌体能量的功能。 B、温性或热性食物温中暖胃,增添肌体能量的功能。 C、中性食物有健脾开胃、强壮补益的功能 凉性食物 水果类: 番茄、香瓜 蔬菜类: 莲藕、白萝卜、苦瓜、黄瓜、丝瓜、 冬瓜、空心菜、绿豆芽、芹菜、莴笋、 芥菜、茄子 五谷类: 绿豆 温性食物 水果类:樱桃、核桃、栗子、金橘、山楂、松子、杨梅、桃仁、杏仁 蔬菜类:韭菜、芥菜、香菜、南瓜、芝麻 2、五个层次的能量需求要保持平衡。 原则一、正负能量的摄取要平衡 原则二、根据不同的体质摄取不同能量的食物,如 虚寒的体质要多食温热的食物,燥热的体 质要多食寒凉的食物。 原则三、根据季节不同,摄取不同能量的食物。 3、食物的酸碱度平衡:胃中食物的酸度太高或碱性太强都能影响人体对食物的吸收;而且,酸碱度(PH值)不平衡的食物不易消化,在消化道内滞留时间过长,很可能变质分解,危害健康。 二

文档评论(0)

优美的文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