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实验四
荧光灯电路与功率因数提高的仿真研究
班级姓名:贺晶华 学号:2015214352 座号:6F 一、实验原理:
1、荧光灯的纟R成
荧光灯电路主要由灯管、启辉器和镇流器(可视为具有铁心的电感线圈)组成,荧光灯 工作电路图如图1所示。
灯管
灯管
■hUR+r
■
h
U
R+r
2、提高荧光灯电路的功率因数原理
为了提高感性负载的功率因数,常用的方法是感性负载两端并联补偿电容器,以供给感 性负载所需的部分无功功率。荧光灯正常工作后,可看成由灯管和镇流器串联的电路。灯管 相当于一个电阻元件(R),镇流器是一个带铁心的电感线圈(相当于一个电阻(r)、电感 (L)串联的元件)。这样,荧光灯电路就看成一个(R+「)L串联电路。(R+r) L串联电路 是感性电路,设电压相位超前于电流相位0角,则电路的功率因数为COS0O
cos。为负载网络的功率因数;8为负载网络的阻抗角,即负载网络端口电压与电流的 相位差。为了提高荧光灯电路的功率因数,常用的方法就是与感性负载两端并联电容器,其 电路图如图2 (a)所示。
(b)
图2提高电路功率因数的实验图与向量图
相位的相量图如图2 (b)所示,由相量图可见并联电容器后,负载网络端口电压与电流的 相位差为9*0由于96\故cosecos6,,补偿电容人小可用下式进行计算:
根据并联电容的容量不同,这种补偿有欠补偿(cos8l,负载网络呈感性)、全补偿 (cose=l)和过补偿(COS01,负载网络呈容性)3种情况。
二、实验内容:
1、仿真电路的构建
厂、220 VrmtXWH1J.10UF:1 65HA2QXSC10
厂、220 Vrmt
XWH1
J.10UF
:1 65H
A
2Q
XSC1
0
图3荧光灯电路与功率因数提高的仿真电路图、
如图3所示。其小,U表示电源设备三相交流电源相线与零线电压(有效值为220V, 频率为50Hz,初和位为0。),荧光灯灯管及整流器的线圈电阻(R+W300Q)与镇流器电感 (L=1.65H)调电容C后负载网络电压和电流的波形变化。
2、仿真分析结果
1) 负载有功功率的测量
由于早期EWB版本无功率表,测量较繁琐,可MultisimlO中提供了功率表,可直接测 量显示负载网络的有功功率,如图3所示。从仿真结果nJ得出,改变电容值,功率表读数无 变化;
2) C值与负载网络功率因数cosG及输电线上电流I
C值与负载网络功率因数cosO及输电线上电流I的关系如图4所示,示波器XSC1的A、 B通道分别用于观测负载网络的电压和电流波形。当它们的相位差(M)时的C值即为Cmaxo 改变电容C的值,经过多次测试,可以得到Cmax约为4.6uFo我们取C分别为OuF、luF、 2?2uF、3?2uF、4.3uF、4.6uF、5.7uF、6.9uF、7.9uF 和 9.87 uFo 在每一个 C 值下观测负载 网络的电压和电流的波形及它们的相位差8。例如,当C=3.2uF时,示波器XSC1的测量结 果如图4所示。相位差的确定采用线性扫描法:将垂肓?光标1和垂肓光标2分别移动到正弦 电压与电流相邻的零点上,通过光标垂直读数区可读出这两个零点间的时间差X为1.595ms。 因此可计算出此时负载网络的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差0为:e= (X/XT) x360°= (1.595/20) x360°=28.7°,同理可测得 C 分别取 OuF、luF、2.2uF、3.2uF、4.3uF、4.6uF、5.7uF、6.9uF、 7.9uF和9.87 uF时的仿真数据,结果见表1。
SBQffl-a? 12?B ?Wki)mo;(m 彷甌 ?(o)xJkD ^a ec^o□ era; j aUt 「0
SBQffl-a
? 12?
B ?Wki)mo;(m 彷甌 ?(o)xJkD ^a ec^o
□ era; j aUt 「0。
? o
QE3CZ1
hiXM
J-l
num xmmi
G? R^KXSCIX 备柝忽■: CBB6-
p; gm? i
180 151 mA
frrr^
iir:/ii
Q (# J Cl 3hii
GM c t 12
閔2
M4tT-XWM1
?570W
万用表XMM2
IV UJ
▼诚駅ttn
皿 Ml o
| ±0(3 ?
*r 5? RM M? o at
C(uF)
U (V)
I (mA)
P(W)
X
0
COS0
0
219.636
363.148
39.568
3.305
60.261
0.4960
1
219.636
304.434
39.568
2.933
53.722
0.5917
2.2
219.634
241.896
39.568
2.258
41.885
0.7444
3.2
219.632
20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