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结构震害及抗震设计理念浅议.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桥梁结构震害及抗震设计理念浅议 谢华伟 雷叙渌 摘 要:通过历次地震的震害调查,指出桥梁结构等生命线工程的损坏对救灾行动以及灾后恢复均有极大的影响,总结 了桥梁震害的各类情况,对现有的抗震设计理念进行 了论述 ,以期指导桥梁结构抗震设计工作。 关键词:桥梁,震害,抗震设计,隔震 中图分类号:U442.55 文献标识码 :A O 引言 公路建设人员以及学者对桥梁抗震研究越来越重视,开展了广泛 的研究。如何保证桥梁在地震作用下以及地震后仍能通行 ,是桥 地震具有突发性和强破坏力的特点,通常对公路工程具有极 梁抗震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大的破坏作用致使严重的交通中断。桥梁作为 “生命线工程”的 重要组成部分,在地震发生后发生损坏坍塌,会给紧急救援和抗 1 地震引起的桥梁震害 震救灾带来更多困难,不仅阻碍当前的救灾行动 ,还会影响灾后 强烈的地震常引起地表的变化,如地裂、断层等破坏 ,而桥梁 的恢复工作,因此应对桥梁抗震给予重视。 作为生命线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破坏便会造成震后救灾 在世界上的两个主要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 工作的巨大困难 ,使得次生灾难加重。通过调查与了解桥梁的震 中,环太平洋地震带是最活跃 的,集 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地 害及其产生的原因,以便建立正确的抗震设计方法并采取有效的 震…1。我国大部分地区夹在这两大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多地震的 抗震措施是应对地震灾害的有效方式。对各次地震引起的震害 国家,具有地震频率高,强度大且分布范围广的特点 【。近年来, 调查进行总结,发现桥梁震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强烈地震频频发生,1976年河北唐山大地震 、1999年台湾集集地 1.1 上部结构的震害 震以及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都造成了人民财产与生命的巨大 地震区内,梁、拱上部结构 自身 因遭受地震而破坏的情形是 损失 ,公路和铁路桥梁的严重毁坏更给抗震救灾造成巨大的困 较少见的,往往是由于桥梁结构其他部位的毁坏而导致梁体、拱 难,给人们留下了更惨痛的记忆。这些地震灾害的教训,使各国 体的损伤。例如支承连接件失效或下部结构失效等引起的落梁、 主梁的移动、扭曲、裂缝等现象。在地基 良好的条件下,即使是延 2.2 桥梁的隔震设计 性很差的圬工拱桥,也都具有 良好的抗震能力,但地基较差或采 桥梁结构隔震的原理是增加结构的柔性以延长结构的自振 用柔性桩墩的多孔拱桥 ,上部结构震害较严重 j。在破坏性地震 周期 ,减小由地震产生的地震荷载[。增加结构的阻尼或能量耗 中,落梁震害较为常见,地震时的地面摇动和地震引起的地面瞬 散能力是减小结构地震响应较为实用的抗震方法,较为现实的方 时变形都能导致桥梁上部结构的运动,当梁与墩 (台)相对位移过 法有:采用减 、隔震支座在梁体与墩、台的连接处增加结构的柔性 大,支座丧失约束能力后便会发生落梁震害。 和阻尼,大量的试验和分析都表明这种连接方式对桥梁结构的地 1.2 支座 的震害 震响应有很大的影响,能有效地减小墩、台所受的地震力。利用 支承连接构件是结构构件之间联系、传力的关键部位,该类 桥墩延性减震 ,是桥梁抗震设计中常用的方法。其原理是将桥墩 构件在历次破坏性地震中的损坏现象比较普遍。其形式主要表 某些部位设计得具有足够的延性,强震作用下这些部位便会形成 现为支座锚固螺栓拔出、剪断、活动支座脱落及支座本身构造上 稳定的塑性铰,并产生弹塑性变形延长结构周期、耗散地震能量。 的破坏等。此类破坏之后,结构力的传递方式也相应发生了变 3 抗震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化,从而使得结构其他部位的抗震受到影响,进一步加重震害。 尽管许多抗震及隔震措施能对桥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分 1.3 下部结构的震害 灾效果较好 ,但是仍有些在抗震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文档评论(0)

zzqk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