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感受器:味蕾 分布在舌背部表面和舌缘,口腔和咽部粘膜的表面也有散在的味蕾存在 细胞组成:味细胞 顶部纤毛(味毛)——感受部位 味感受器无轴突,经突触向感觉末梢传递 2.适宜刺激:酸甜苦咸4种基本味觉物质 舌尖部:甜味 舌两侧:酸味 舌两侧前部:咸味 软腭和舌根部:苦味 还有一种鲜味(美味) 二、味觉 4 种基本味道:酸,甜,苦,咸 味道与分子结构有关: NaCl ---------------咸 H+-------------------酸 葡萄糖--------------甜 生物碱--------------苦 4 种味道的跨膜信号转导机制不一样 (1)甜味是需要补充热量的信号; (2)酸味是新陈代谢加速和食物变质的信号; (3)咸味是帮助保持体液平衡的信号; (4)苦味是保护人体不受有害物质危害的信号; (5) 鲜味则是蛋白质来源的信号. 3.影响味觉敏感性的因素:温度、血液化学成分、物质浓度 4.感受器电位产生机制 Na+盐和H+?化学门控式Na+通道开放 糖+受体结合?Gs蛋白?腺苷酸环化酶?cAMP增多?K+电导减小?感受器电位?突触?动作电位 苦味:两者皆有 味蕾解剖示意 一、前庭蜗器的基本结构 耳是位觉和听觉装置,包括: 外耳 中耳 内耳 传导声波 位觉、听觉 耳廓: 采音、协助判断声源 外耳道: 声波传导通路、共振增压作用。内部的皮肤内含皮脂腺、汗腺、叮咛腺。叮咛腺分泌的叮咛有保护外耳道的作用。 (一)外耳 1.组成:鼓膜、听骨链(锤骨-砧骨-镫骨)、鼓室、咽鼓管 (二)中耳 2.功能:高效传递将声波 如实地反映空气振动 增压减幅效应 保护功能:声强过大时,阻止振动传向卵圆窗。 平衡鼓室内外气压 鼓膜-听骨链-卵圆窗 具有中耳传音增压效应 机制 A.鼓膜有效振动面积/卵圆窗膜面积=17.2/1,提高声强约17倍 B.听骨链杠杆 长臂(锤骨柄)/短臂(砧骨长突) =1.3/1=1.3,提高声强1.3倍 ? 两者作用共提高声强22.4倍 砧骨短突 根据杠杆原理:振动力量?(1.3倍), 振动范围? 声音传入内耳的途径 1.气传导: 声波 外耳道 鼓膜振动 听骨链 卵圆窗 2.骨传导: 耳蜗内淋巴 颅骨振动 声波 鼓室 圆窗 正 常 气导 骨导 传导性耳聋 气导 骨导 感音性耳聋 气导、骨导全减弱 正常鼓膜:卵圆窗传音 正常鼓膜 鼓膜穿孔:圆窗传音 鼓膜穿孔 略 体外的处理器通过麦克风接收声音 转换为振动,通过颅骨和颌骨传送到内耳 略 鼓膜穿孔原因 1、直接创伤:多见于头部受外伤,合并颞骨骨折损伤鼓膜。另外,挖耳用力过猛或被别人碰撞,也会穿破鼓膜。其次,飞溅的金属粉、矿渣、电焊火花及误滴腐蚀剂,如强酸、强碱会腐蚀鼓膜,引起穿孔。? 2、间接外伤,常见于大气压力发生急剧变化时,如飞机快速下降、炮弹、射击、巨大响声,气浪将鼓膜震破。平时打耳光也可击伤鼓膜,发生穿孔。中耳腔内气压急剧上升,发生内外气压不平衡。如用力擤鼻等原因。 3、咽鼓管感染:多见于婴幼儿时期,由于婴儿的咽鼓管短而粗大,管也较直,鼻分泌物、奶汁等易经咽鼓管流入或呛入中耳,发生急性中耳炎。中耳化脓后,脓液腐蚀鼓膜,造成鼓膜穿孔。 助听器 内耳分半规管,前庭和耳蜗三个部分,是听觉与位置觉感受器。 由构造复杂的弯曲管道组成,故称迷路。 包括骨迷路和其内的膜迷路组成,内含淋巴液 (三)内耳 感受器 生理功能 耳蜗 螺旋器 听觉 前庭 椭圆囊斑和球囊斑 感受直线加速和减速运动 感受头部静止状态的位置觉 半规管 壶腹嵴 感受头部旋转运动。 耳的卫生保健 1.预防炎症:避免水入耳并及时清除;预防并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2.预防损伤:不用锐器或经常抠耳,挖耳可能引起外耳道感染,容易划破鼓膜。这样,不仅引起剧痛,还可能造成听觉障碍,甚至会引起脑部的炎症。避免噪音刺激,噪音是指使人感到吵闹或为人所不需要的声音,它是一种环境污染,会影响学前儿童听力。 ?3.慎用抗生素类药物:一些耳毒性抗生素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会损害耳蜗,可致感音性耳聋 略 人耳的适宜刺激: 空气振动的疏密波, 20~20,000Hz 听阈:声波振动频率一定时,刚好能引起听觉的最小振动强度。 最大可听阈:当振动强度增加,引起听觉和鼓膜的疼痛感觉,这个限度称为最大可听阈。 3.听域 域 二、耳蜗的感音生理 螺旋器:即Corti 器 为听觉感受器 毛细胞 (一) 听觉的产生 螺旋器工作原理:基底膜振动?毛细胞纤毛受到剪切力?机械门控离子通道开放?毛细胞兴奋?感受器电位 听觉的产生:声波振动→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卵圆窗)→内耳(耳蜗的内淋巴液→螺旋器→声-电转换)→神经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