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儒家思想自产生到西汉初期的发展过程 春秋时期---孔子创立 战国后期---蔚然大宗 秦朝时候---遭到打击 西汉初年---逐渐复苏 1.汉初的“无为而治” 目的:汉初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表现:与民休养生息 措施: ①减轻田租; ②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 ③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 ④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 一、从“无为”到“有为” 原因: ①汉朝经济实力的恢复和增强; ②社会潜伏着危机:王国问题、土地兼并、匈奴为患等 目的: 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趋势 2.汉武帝的“有为而治” 汉代儒学代表、大学问家 三次应对策问《天人三策》 受赏识、为官 晚年著《春秋繁露》 创制新儒学思想 1.董仲舒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 ——加强君权的需要 “仁政”:限田、薄敛、省赋役 ——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 “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 糅合道家、阴阳五行思想改造儒家思想,从而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儒学体系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汉武帝时国力强盛,但危机潜伏(王国势力威胁中央、 土地兼并、匈奴侵犯)——要求加强中央集权 ① 儒学的自我调节符合中央集权的要求——吸收大一统的思想 (根本原因) 思考:为什么汉武帝接受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实施? ③统治者的有为 政治上的统一要求思想上的统一 1.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以儒家经典“五经”为学校的教科书,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兴办太学,学生毕业即可任官,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体系,儒学在民间处于独尊的地位。 三、儒学成为正统 教科书:儒家经典—五经 教官:五经博士 ——儒学垄断教育 官办最高学府:太学,考试合格做官 ——凭儒学入仕 地方教育系统:郡县立学校 ——儒学在民间独尊 汉代教育 2.独尊儒术的结果 西汉后期,儒学之士,在中国文化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延续两千年之久。 评价新儒学 1、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2、对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起了积极作用; 3、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积极 消极 1、唯心主义的成分应批判; 2、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专制作风不可取,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争鸣; 3、带有神学迷信色彩,宣扬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应批判。 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请回答: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理?结合秦汉史实指出依据。 有道理。秦朝“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但都是为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都属于思想文化专制的需要。 1.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目的是( ) ①崇法反儒 ②防止旧势力复辟 ③毁灭文化 ④加强思想控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知识拓展题 B 2.史载:“汉初萧(何)曹(参)为相,镇以无为,从民之欲而不忧乱。”它反映汉初的统治思想是( ) A.儒家主张 B.墨家主张 C.道家主张 D.法家主张 C 3.汉武帝和秦始皇对儒家思想的态度是( ) A.完全一致 B. 正好相反 C. 压迫限制 D. 大力推崇 4.“举贤良对策”是下列哪位统治者实行的选拔人才的制度( ) A. 秦始皇 B.汉文帝 C. 汉高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授课:13.2.2定理与证明.ppt
- 八年级科学上册浙教版作业第2章天气与气候第7节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ppt
- 八年级数学华师大版上册教学:14.2 勾股定理的应用.ppt
- 七年级语文广东专版上册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ppt
- 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课外文言文全解全练:第三部分 常考主题分类演练 第八类 赏景怡情、地理游记.ppt
- 高中化学必修一:练案20 硅酸盐 硅单质(含解析).ppt
- 二年级下册音乐2 数鸭子.ppt
- 高中英语人教必修四 Unit4 Communication no problem阅读.ppt
- 六年级上册语文20《詹天佑》.ppt
-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9 数学广角搭配中的学问.ppt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