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的人工养殖技术.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蜈蚣的人工养殖技术 蜈蚣又名天龙,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目前,蜈蚣货源不多,人工养 殖蜈蚣是农村致富的一条门路。 我国人工养殖的多是少棘蜈蚣, 现将养殖技术介 绍如下: 一、蜈蚣养殖池的建造 养殖池要建在向阳通风,排风条件好而又比较阴湿、僻静的地方。养殖池可 建在室内,亦可建在室外。养殖池用砖或石块等材料砌成,水泥抹面,池深 80 厘米为宜, 池内壁四周用光滑无损的塑料薄膜粘贴, 或在池口镶一圈玻璃与池壁 成直角的内檐,宽 15 厘米为宜。以防蜈蚣外逃。池内靠墙壁四周挖一条宽 10 厘米深 4 厘米的水沟,在水沟内侧再挖一条宽 30 厘米、深 3 厘米的料槽供投放 饲料用。池内可栽上杂草和树木,并堆放一些石块、瓦片等供蜈蚣栖息。放种苗 后池上要盖一层草帘遮光。池内应保持干净、潮湿、荫凉和卫生。 二、饲喂方法 蜈蚣一般每隔 2~3 天喂一次,活动期每天喂一次, 孵化期间不需要喂食喂水。 喂食的时间是每天的 16 :30~18 :00 之间。 喂食后的次日早晨须将残余食物拣 掉。蜈蚣投喂饲料可参照下列配方:① 各种昆虫类动物 70% ,熟土豆 20% , 碎粒、青菜或面包碎片 10% ;② 各种禽畜类或其它动物的肉泥 70% ,鱼粉或 蚕蛹粉 20% ,青菜碎片 10% 。每天在喂食的料槽内放置盛有清水的小碟盘,供 蜈蚣饮用。 三、蜈蚣的繁殖与孵化 蜈蚣一般在 3~6 月份交配, 5~7 月份产卵,每次产卵 40~50 枚,产卵后蜈 蚣将卵抱在怀内孵化。 孵化 20 左右天出壳, 45 天后才能离开母体独立生活。 孵 化期间应保持安静和适宜的温、湿度,一般温度应控制在 25 ℃~32 ℃之间,湿 度应控制在 50%~70% 之间。 四、蜈蚣疾病防治 人工饲养蜈蚣的主要问题是疾病防治,现将蜈蚣主要疾病及其防治方法介绍 如下: (一) 绿僵菌病:在 6 月中旬到 8 月底,由于气候变化,温度高;湿度大,使 蜈蚣受绿僵菌的感染, 而得此病。 受感染的蜈蚣早期主要在关节的皮肤上出现黑 色小斑点,继而体表失去光泽,最终因拒食消瘦而死亡。治疗方法是:食母生 0.6 克,土霉素 0.25 克,氯霉素 0.25 克共研成粉末,同 400 克饲料拌匀喂病蜈 蚣,直到病愈。 (二) 胃肠炎:蜈蚣多在秋后阴雨低温时期患此病。 病早期蜈蚣头部呈紫红色, 毒钩全张,不食或少食,发病 5~7 后死亡。治疗方法是:用磺胺片 0.5 克研细 后用饲料 300 克拌匀;另用氯霉素 0.25 克、饲料 300 克,拌匀,隔日错开喂食。 (三) 脱壳病:由于蜈蚣栖息场所过于潮湿,使真菌在躯体寄生引起。初期表 现不安,来回爬动;后期表现无力,行动滞缓;最终因不食不饮而死亡。治疗方 法是:土霉素 0.25 克,食母生 0.6 克,钙片 1 克,共研成细末同 400 克饲料拌 匀,连喂 10 天即可痊愈。

文档评论(0)

lh2468l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