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暗示法 它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述,暗示一定的人生哲理。方敬的《散文三题》是写于旧中国即将溃亡时刻的一组短文,其中的“蚯蚓”只有 300字,作者通过蚯蚓翻土使花开得更艳,而观花者却将它踏死的描写,暗示了旧社会尖锐的阶级对立,劳动人民如同蚯蚓的命运一样,被不劳而获者任意践踏的哲理,而推翻压迫者,解放劳动者,则是作者深藏于字里行间的殷切希望。 * 2.托物法 它通过寄托物的剖析,与社会人生的问题进行类比,揭示出一定的哲理。郭沫若的《银杏》写于 1942年,正是亲日顽固派的“亡国论”甚嚣尘上的时候。作者通过对“东方的圣者”和“国树”银杏美、真、善的品质的赞美,对陪都遍街都是外来树种洋槐、幽加里树的描写,类比中华民族的古老和优秀品质,谴责了少数人数典忘祖的卑劣行为。其哲理的揭示,寄托于对银杏树的剖析和描绘之中。 * 3.点睛法 它通过警策的语句来揭示生活的哲理。冯至作为一个抒情诗人,又有深厚的哲学修养,他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往往以警策的句子来体现。比如,他在《山水》散文集《人的高歌》一文里,对凿击龙门石窟的石匠的赞美:“意志坚强的人在他的事业未完成前是不会死去的。”对海上建灯塔的人民的称颂:“人间实在有些无名的人,躲开一切的热闹,独自做出来一些足以与自然抗衡的事业。”这些富有哲理的句子,发人深省。 * (三)画意 它是散文作者倾注了强烈的感情而创造出来的一幅幅色彩鲜明的、能引起人们丰富想象的、给人以美感的艺术画面。它是“画”与“意”的有机结合,既是实景的再创造,又是真情的抒发。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画意”是散文意境美的重要标志。请看中国台湾作家王武刚的散文《道不完的乡情》中的一段描写: 春季里:梨白桃红,莺啼燕语;那烟景文章,那春暖花香,叫人陶醉在欣欣向荣的景物里,心旷神怡! * (四)谐趣 它是散文作者在作品里流露出来的风采情趣。钟敬文在《试谈小品文》中说:“我以为做小品文,有两个主要的元素,便是情绪与智慧。”这里的“情绪”与“智慧”,便是散文作者性格的表现。淡远、奇丽、诙谐、幽默……,总之,无人工的矫饰,有真情的流露,就能引人入胜,撩人情思。 * 三、意境的创造 (一)意象的捕捉 意象,指散文作者在生活中感受到而储存于大脑中的不定型的形象,这一形象是未来作品中倾注作者情感的特定形象的物质基础。意境讲究“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但它们必须在最初的“象”和“景”之上产生。所以,捕捉最初动情的审美意象,便成了意境创造的前提和基础。 * (二)理想的追求 理想,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周谷城在《所谓意境》一文中说:“理想在现实生活中实现,就成为历史;在艺术作品中实现,就叫做意境。”散文中的意境,可以说是散文作者的美学追求在作品中的显现。这说明:意境产生于人们对理想的追求之中。因为,有理想,才有真情;有理想,才有创造的动力。刘白羽曾说:“散文就象每朵浪花都属于大海,每一点艺术创造,都是作者的血水浇灌的鲜花,你的作品都有你的生命烙痕,无论多少,只有如此,这才是你的艺术创造。正是沿着这个途径,我写《昆仑山的太阳》,写社会主义山河之美,就是写社会主义祖国之美。”(《天涯何处无芳草》) * (三)联想与移情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两种事物无论在时间、空间、性质、形态上都有着相似或相异的特点。散文作者运用联想,可以扩大作品的意象和内蕴,从而把自己主观之情同客观之境(景)更好地融合在一起。移情,是散文作者将自己主观之情移注到本来不具有人的感情色彩的审美对象上去,使无生命的自然物具有人的感情色彩,以此实现物我相合,情景交融。以人度物,物色带情,寄情于景,托物言志,是移情的主要方式。 * 第五节 散文的笔法 一、散文笔法种种 笔法,本于书法和绘画艺术。中国的字画,通过富于变化的线条点画来构成艺术作品,书画的执笔、运笔均有一定的方法,如轻重、快慢、偏正、曲直等。所以,写字作画用笔的方法,称为笔法。笔法引申到散文中,则指散文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笔法,既是散文家写作经验的结晶,又是人们对浩繁的散文作品进行研究、分析、提炼和升华的结果,它是带规律性的东西。当然,“文无定法”,前人总结出来的任何笔法都只能有一定的规定性和制约性。 * (一)记事写人法 1.顺笔、倒笔、插笔 顺笔,即顺叙。作者按照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自然时序”进行记述,作品的段落、层次与事情的发展过程基本一致。倒笔,即倒叙。作者将事件的结局或某个突出的片断提到开头来,造成悬念,然后再依“自然时序”进行叙述。插笔,即插叙。作者在叙述过程中将原来的叙述暂停下来而插入有关事件的叙述。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浅析《诗经》婚恋诗中的水意象和其成因(初稿)(作者马雄雄).doc VIP
- 《白血病的护理》课件.ppt VIP
- 试论《诗经》婚恋诗中的水和树意象-毕业论文.doc VIP
- 常用电气元器件选用.ppt VIP
- 西安市高新区第三初级中学小升初数学初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常用电子元器件的选用与检测目录.pdf VIP
- 2025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考试题库(含参考答案).docx VIP
- (2025)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考试题库(含参考答案).docx VIP
- 20GWh锂电池项目环评环境影响报告表(新版环评).pdf
- 电力企业合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20250128_120531.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