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拖拉机配套农具作业技术操纵规程
目录
TOC \o 1-3 \h \z \u 拖拉机配套农具作业技术操纵规程 1
(一)深松型作业技术操作规程 1
(二)锋式犁作业技术操作规程 2
(三)圆盘耙作业技术操作规程 4
(四)650型圆盘耙作业技术操作规程 6
(五)旋耕机作业技术操作规程 7
(六)水田耕整埋茬机作业技术操作规程 9
(八)单圆盘开沟机作业技术操作规程 12
(九)麦类条播机作业技术操作规程 13
(十)凯斯Patriot3320型自走式喷雾机作业技术操作规程 15
(十一)农用拖车运输作业技术操作规程 17
农作物收获机械作业技术操作规程 18
JDC230谷物联合收割机作业技术操作规程 18
JDC230谷物联合收割机安全操作规程 19
PAGE 1
拖拉机配套农具作业技术操纵规程
(一)深松型作业技术操作规程
1.深松作业前的技术准备。
1.1田块技术准备
a.田块地表经处理无成堆得秸秆与杂物。
b.田块持水率适宜。
c.深松作业层在40-45厘米,45厘米以下为沙层地块,不宜进行深松作业。
1.2机组的技术要求
a.拖拉机功率和深松犁作业负荷应匹配,机组达到良好的技术状态。
b.拖拉机功率和深松犁应挂接可靠。
c.拖拉机悬挂深松犁往作业地块行走前,必须将调节手柄锁定在升起位上。
1.3操作人员要求
a.操作人员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并取得上岗证书。
b.实习人员须经单位领导批准在熟练工指导下跟班操作。
1.4深松质量指标
深松深度一般为40-45厘米,深松后地表整体平整。
2.深松作业
2.1作业前根据田块地形,规划好作业路线。
2.2作业)米时,应停机检查深松深度和地表质量,如有问题及时解决。
2.3获行作业要注意接行情况,防止发生重叠、漏松或拖堆情况。
3.深松机的调整
3.1根据农艺要求,选择功率适宜的拖拉机,调整深松铲的齿数和齿间距离。
3.2调整左右水平:调整拖拉机下拉杆的高度,使机具离地面保持左右水平,深检深度左右一致。
3.3调整前后水平:调整检拉机上拉杆(中心杆),使机具保持前后水平。深松深度前后一致。
4.深松作业质量检验
4.1在正常作业情况下,每后隔适宜时间,自检一次作业质量情况。
4.2目测检测深松作业的深度、接行和地表情况。
5.深松作业安全技术
5.1作业时,深松型上严禁站人和堆放杂物。
5.2在未提升深松犁前,严禁转弯和倒退。
5.3发现拖拉机负荷突然增大时,应停车找出原因并及时排除。
5.4运输行走时,应将深松犁提升到离地面20厘米以上并锁定操纵手柄。
5.5机组穿越村宅和经过人群时,必须减速慢行,注意观察周围情况,并谨慎驾驶通过。
(二)锋式犁作业技术操作规程
1.犁地作业前的技术准备
1.1田块的技术准备
a.田块要求:地块规整,面积适宜,无硬质杂物。
b.土壤持水率适宜,无明显积水。
c.地表残茬高度不超过15厘米,田块中不能有堆草,秸秆须抛洒均匀。
d.不能犁到的田角应先处理好。
1.2机具的技术要求
a.确保铧犁和施拉机技术状况良好:发动机运转有力,铧犁各部固接良好,各伴犁间隔距离一致,犁尖在同一直线上。
b.将伴犁正确悬挂在拖拉机后,运输状态应将油缸定位卡箍锁定。
c.调节拖拉机下拉杆的长度,使机具离地面高度左右保持一致。
d.调节拖拉机上拉杆的位置使万向节与水平线设计夹角接近士10°位置。
e.根据农艺要求确定开、闭垄(开、闭垄应逐年交换实施)。
1.3操作人员条件
驾驶员经过专业技术培训持有准驾证书。实习人员须经单位领导批准在熟练工指导下跟班操作。
1.4作业质量指标
一般作业条件下,应做到耕深一致,翻垡良好,到头到边。
犁地作业质量指标
项目
指标
耕深(厘米)
18~25
漏耕率(%)
≤1%
断条率(%)
≥2
回然率(%)
≤5
立然率(%)
≥5
单个田角余量(平方米)
≤1.5
2.型地作业
2.1在拖拉机携带五伴犁起步前,将犁体降至地面,挂上合适的工作档位,加大油门,逐步松开离合器踏板。
2.2在型第一圈时应重新调整下拉样保证犁具水平,并检查作业质量是否达到要求,如有质量问题需及时检查调整。
2.3在型第二圈时再次调整下拉杆长度,使耕深和前犁保持一致。
2.4在作业中由驾驶员对作业质量进行自检,如有不合格需尽快找出间题并及时调整,使其符合标准要求。
3.式型的调整
3.1耕深调节:在拖拉机液压系统处于浮动工作后利用限耕深轮调节。硬地作业限深轮前移,松软地作业时则向移。
3.2型的水平调整
a.左右水平调节,通过改变左右升降杆的长度来调节。
b.前后水平调节:通过改变中心拉杆的长度来调节。
c.耕就的调节;调节型指轴转角,达到作业要求耕宽,不重耕,不漏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