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驼峰空运──连绵不绝的空中补给线 【简介】:1942年5月至1945年9月,中国航空公司的中美两国地勤人员通力合作,前赴后继,克服千难万险,飞越喜马拉雅山,向中国内地运送物资。喜马拉雅山脉绵延起伏,很像骆驼的驼峰,因此这条航线上的空运就被称为了“驼峰空运”。 1941年12月,日军进攻缅甸;1942年5月,日军切断了中国最后一条国际交通线滇缅公路。此后,中美双方决定共同开辟经印度到中国的空中国际运输线。 驼峰航线从印度东北部阿萨姆邦的汀江、杜姆杜马等地起,至中国昆明约800千米,至重庆约1200千米。虽然距离不算长,但该航线却是世界战争空运史上气候最恶劣、条件最为艰险的空中战略运输线。首先是当时的活塞式飞机飞行高度有限;其次航线气象条件恶劣,会遇到雷暴、侧风、强对流等气象;第三是地形复杂,所经地区几乎全是高山峻岭,而且人烟稀少;此外,日军战斗机还经常中途截击。由于这些原因,中美双方共损失飞机500余架,牺牲飞行人员1500人。 参加驼峰空运的主要是美国陆军航空兵,他们共运输物资65万吨,中国民航为7.5万吨,总人数达3.4万人。驼峰空运的开辟,对支持中国抗战的物资供应发挥了巨大作用,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记录标识号】:000220100000000479 【展品名称】:驼峰空运──连绵不绝的空中补给线 【展品原名】:驼峰空运──连绵不绝的空中补给线 【学科类别】:工程技术 【年代表示方式】:公历纪元 【年代】:1942年5月至1945年9月 【地域】:中国西南部 【标签】:驼峰空运──连绵不绝的空中补给线 【馆藏状态】:在库 【完残程度】:完 【收藏单位】:北京航空航天数字博物馆 【来源】:编撰 【总登记号】:479 【入藏日期】:2010-04-07 【计量类型】 【计量单位】 【计量大小】 大小 KB 12.8KB,73.8KB,114KB,22.2KB,75.4KB 【相关文献】: 刘亚洲,姚峻著,中国航空史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美)威廉·凯宁著,飞越驼峰:抗战史上的空运壮举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5 徐康明,刘莲芬著,飞越“驼峰”Flyingthehump: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著名的战略空运 解放军出版社 2005 张烨著,搏击蓝天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0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