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发挥传统文化优势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_小论文
论文导读::鉴于一些研究成果都有涉及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核和资源。
论文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神,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核和资源,它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活水源头。[1](R61)不同的历史时代,都会凝聚一股文化传统,教育士人。在现代社会,优秀的传统文化仍需大力传承和发扬,而且也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具体要;2006年,胡锦涛提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将爱国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相结合,传承了中国传统美德,融入了时代精神,对大学生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起到促进作用。因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是深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障。
鉴于一些研究成果都有涉及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此不赘述,本文重点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及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两个层面展开论述。
一、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
1、道德观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特别强调自我道德修养的完善,主张人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律己修身,正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通过自身修养和学习成为高尚的人,然后才能治理国家。《大学》载: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人的生存与发展首先要通过修身小论文,实现身心的和谐。孔子说: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论语季氏》)。也就是说,要通过自我检查和监督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人格修身的方法很多,如吾日三省吾身、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慎独、兼听等。此外,诚信对于一个人的修为是非常重要的,信则人任焉(《论语阳货》),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即讲诚信别人才能与你交往、共事。孟子说: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荀子说: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周敦颐言: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诚信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被社会所认可的标志。这些思想对于当代大学生完善知我修养,塑造理想人格,树立诚信意识,向真、向美、向善,培养高尚的人格、情操都就具有重要意义。所以,中国哲学史专家成中英先生认为,孔子以一种自我修养及精神成长的历程给现代人提供了一种发展和完善人的心灵与精神的具体范例。
2、人生价值观教育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反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断进取、刚健有为的民族精神。在这中精神下,构建了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奋斗的理想信念,正所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些言论,突出表现了中国古代文士注重人格修养的高尚情怀。而这种人格操守正是我们民族自强自立、不屈不挠精神的集中体现。我们应该用这些精神鼓励和教育大学生自强不息、奋发向上、不畏艰辛、有所作为,养成自立、合作、勇敢、乐观、进取的良好品质。
3、义利观教育
仁、义、礼、智、信贯穿于中华传统美德的整个发展历程,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它是中国人安身立命、为人处世、成就事业的道德根基。它重视个人道德品质的锤炼,重视社会道德规范的践行,重视整体利益价值的追求。以群体、集体、整体为本位是中国传统文化一贯的价值取向。以天地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小论文,后天下之乐而乐,都充分体现了尚群为公的整体主义精神。而且在义利关系上,传统文化重义轻利,义先于利,但并不完全排斥利。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可见孔子并不排斥对利益的追求,只是要求以其道得之,见利思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今天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体的利益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但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只重个人利益,漠视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情形;自我中心、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盛行;部分人道德观念淡薄,义利不分,缺乏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在大学生中开展为公、义利观教育,就是要指导大学生摆正个人、国家、民族的关系,加强公民意识、国家意识、民族意识,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发展、民族前途联系起来,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责任感的人。
4、民族精神观教育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始终得以继承和发扬。在中国传统思想中,爱国被看作至高无上的追求。每当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转折点时,时代涌现出的仁人志士所具有的爱国精神和甘为祖国奉献一切的崇高气节,让我们的民族得以兴旺发展。可以毋庸置疑的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