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总损失与弹性 所有非一次总付的税收都会改变经济当事人的行为,有净损失,损失大小取决于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 对应于一个小量税收dt的总损失,其线性估计为: DW = -0.5(dt)(dQ) * 总损失与弹性 根据弹性定义,可得: dQ = eDdPD ? Q0/P0 dQ = eD [eS /(eS - eD)] dt Q0/P0 Substituting, we get * 总损失与弹性 若eD or eS 是0,总损失为0 税收不改变商品交易数量。 更一般的,若eD or eS 较小,总损失也较小。 * 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也会导致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之间的缺口 房地产经纪人 股票债券经纪人 只要交易成本是以单位商品为基础征收的,关于税收的例子就仍然适用。费用由买卖双方共同分担,分担额由弹性大小决定。 (T代表对单位商品征收的税收还是每单位的交易费用不影响分析结果。) * 4.关税——国际贸易所得 Quantity Price S D Q* P* 在没有国际贸易时, 国内的均衡价格与 数量分别为P* and Q* * 国际贸易所得 Quantity Price Q* P* S D 需求量增至Q1 供给量降至Q2 Q1 Q2 若世界价格为(PW),则 贸易开放会使得国内价格 也降至PW PW 进口 = Q1 - Q2 imports * 消费者剩余增加 生产者剩余减少 从国内生产者向消费者剩余 转移如棕色阴影所示。 国际贸易所得 Quantity Price Q* P* S D Q2 Q1 PW * 关税的效果 Quantity Price S D Q1 Q2 PW 需求量降至Q3 供给量增至 Q4 Q4 Q3 政府征收关税使得价格 增至PR PR 进口Q3 - Q4 imports * 消费者剩余减少 生产者剩余增加 两个三角形面积为净损失 政府获得关税收入 关税的效果 Quantity Price S D Q1 Q2 PW Q4 Q3 PR * 总损失的定量估计 福利损失的三角形面积可计算得出 由价格变动而引致的需求量变动比例为 * 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为: 总损失的定量估计 Quantity Price S D Q1 Q2 PW Q4 Q3 PR * 其他形式的贸易保护 配额使进口限制为Q3 - Q4 ,会有与关税相似的效果 消费者剩余下降相同 生产者剩余上升相同 不同之处在于政府没有得到任何关税收益,总损失更大。 * 贸易与关税 假定市场需求曲线为 QD = 200P-1.2 供给曲线为: QS = 1.3P, 国内长期均衡点为:P* = 9.87 and Q* = 12.8 * 贸易与关税 若世界价格PW = 9, QD 将为14.3 and QS 将为11.7 进口数额为2.6 若政府每单位征税0.5 ,PW = 9.5 进口将为1.0 * 关税与贸易 福利效果: DW1 = 0.5(0.5)(14.3 - 13.4) = 0.225 DW2 = 0.5(0.5)(12.4 - 11.7) = 0.175 总损失为:0.225 + 0.175 = 0.4 * Chapter 11 应用竞争分析 Copyright ?2005 by South-Western, a division of Thomson Learning. All rights reserved. 1.产量控制 2.价格控制 3.税收负担分析 4.关税 * * 经济效率与福利分析 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之间的面积代表了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之和。 反映了市场参与者通过市场交易所获得的总附加值。 在竞争性均衡点上(均衡价格处),这块总面积达到最大。 * Quantity Price P * Q * S D Consumer surplus is the area above price and below demand Producer surplus is the area below price and above supply * Q*时,总剩余最大 Q1 时,总剩余较小 Quantity Price P * Q * S D Q1 产出为Q1 —Q*, 时,多增加 1单位产量,总福利会增加。 * 数学方法 我们要实现: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最大 沿长期供给曲线,有 P(Q) = AC = MC * 为使得总剩余最大,应有: U’(Q) = P(Q) = AC = MC 在有代表性的消费者对消费量Q的边际估价与市场价格相等处,总剩余最大。 需求曲线代表了消费者的边际估价,供给曲线则反映了边际成本。 竞争性供求均衡处,总剩余最大。 * 福利损失的计算 运用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概念,可以计算由于某些限制引起的福利损失。 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