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合意友来情不厌——冯雪峰和鲁迅的友情
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和鲁迅,恐
怕绕不开冯雪峰这个名字.早在上
世纪二三十年代,他就以作家和党的
文艺领导人(曾任中央文化工作委员
会书记)的双重身份,活跃在上海文
坛.同时,他与鲁迅关系密切.
可以这样说,鲁迅是因冯雪峰而
密切了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也才有
了后来毛泽东对其中国文化革命主
将的赞誉.
一
,湖畔诗人
1903年6月,冯雪峰出生在浙江
义乌南乡一个名叫神坛的山村,原名
冯福春.这里古属越国,是着名的报
仇雪耻之乡.9岁那年,他以第二名
的成绩考上了设在金华的浙江第七
师范学校.1919年的五四运动波及
金华,发生了反对学校当局专横压制
的学潮.冯雪峰作为这次学潮的带头
人,被学校开除了.
于是,他把自己原来的名字冯福
春改为冯雪峰,来到杭州,准备继续
自己的求学生涯.1921年秋,冯雪峰
考入有叶圣陶,朱自清,陈望道等名
家任教的浙江第一师范学校.这样的
文学氛围,激发了冯雪峰文学上的才
能,也培养了他文学理论上的素养.
在西子湖畔,他与同学柔石,潘漠华,
魏金枝,汪静之徜徉其间,一个在中
国文学史上占一个章节的湖畔诗
社就在那时成立了,冯雪峰成为了
湖畔诗人.他的湖畔诗,既保留了
农民的本色,散发着泥土的幽香,又
霉/老人世界2010_5
反映了一个知识青年的觉醒,受到了
广大青年,尤其是来自农村的知识青
年的欢迎.有的诗被谱成歌曲,广为
流传.毛泽东特别赞赏雪峰写湖畔诗
的精神,认为他在《湖畔》里的诗写得
很好.诗人绿原说,雪峰是新诗的开
路人之一,他的湖畔诗足以奠定他
在新诗史上的地位,是值得后人永远
景仰的.
1925年,冯雪峰在北京大学旁听
学习.此时正值第一次国共合作时
期,在广州任国民党中央代理宣传部
长的毛泽东,很需要得力的干部,他
读了冯雪峰的新诗非常喜欢,于是写
信给在北京的冯雪峰,希望他能到南
方去工作.此时的冯雪峰虽然离开了
令他陶醉的西子湖畔,但他文学的
情结更加浓烈.所以,他拒绝了毛泽
东的邀请.
在此期间,冯雪峰自修学会了日
语.从1926年开始,冯雪峰阅读和翻
译日文书刊,特别是有关马克思主义
的书籍,如普列汉诺夫,卢那察尔斯
基等人着述的马克思文艺理论书籍
及介绍苏俄文学的书籍,由此逐步接
受了共产主义思想.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
革命政变,大批共产党员惨遭杀害,
全国一片白色恐怖,不少人对革命前
途失去信心.正是此时,冯雪峰毅然
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受党安排,
在上海等地从事地下工作.11月,中
国共产党在北京的组织被破坏,北新
书局也被查抄.冯雪峰为纪念李大钊
等烈士,在一部译稿的扉页上写了
这本译书献给为共产主义而牺牲的
人们的题词,因而被当局追缉.他不
得不离京南下上海.
此时,在上海的文坛上正发生着
一
场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创造
社的郭沫若,成仿吾等先后参加革命
工作.1927年,该社倡导无产阶级革
命文学运动.1928年,创造社和另一
提倡无产阶级文学的太阳社对鲁迅
的批评和鲁迅对他们的反驳,形成了
这次以革命文学问题为中心的论争.
论争初期,冯雪峰就十分关注.
他对一些革命作家盲目地参与对鲁
迅的批判表示不满.这年5月,他以
画室的笔名写下了《革命与知识阶
级》一文,表示了对鲁迅的支持态度.
他认为:在文明批判方面,鲁迅不遗
余力地攻击传统的思想——在五
四五卅期间,知识阶级中,以个人
论,做工做得最好的是鲁迅.他指
出:创造社改变了方向,倾向到革命
来,这是十分好的事,但他们没有改
变向来狭小的团体主义的精神,这却
是十分要不得的.一本大杂志有半本
是攻击鲁迅的文章……对于鲁迅的
攻击,在革命的现阶段的态度上既是
不必要,而创造社诸人及其他等的攻
击方法,还含有别的危险性.
可以说,这是中国文学史上正确
评价鲁迅的第一篇文学评论文章,也
是党内最早论述知识分子在革命事
业中的重要性的文献之一.
二,合意友来情不厌
此时已投奔到鲁迅麾下的柔石
已经成为鲁迅所期望的一个勇敢而
明白的斗士了.冯雪峰到上海后,柔
石便到他的住处探望,并告诉冯雪
峰,鲁迅先生曾谈到过他.那是因为
鲁迅正在翻译苏联的《文艺政策》,在
《奔流》上连载;他是在看到冯雪峰已
经翻译出版了那本书而谈起的.鲁迅
还认为,冯雪峰前一两年翻译出版的
日本升曙梦关于苏联文学,戏剧,舞
蹈等作品的着述,于中国文艺界是有
意义的.
冯雪峰回忆1925年至1927年
间在北京大学听鲁迅讲课时,只凭自
己一些片面的印象和主观的偏见,认
为鲁迅非常热忱,但又冷得可怕,既
愿为青年斩除荆棘,但对一切人好像
都怀有疑虑和敌意,是个矛盾的人,
很难接近.他为自己过去没有从tl,
底里尊敬鲁迅而不安.这年12月9
日夜晚,柔石引冯雪峰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