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后现代主义史学 《怀柔远人:马嘎尔尼使华的中英礼仪冲突》 Cherishing Men from Afar 马嘎尔尼使华 二、后现代主义史学 关于马嘎尔你使华事件 中方叙事:清朝夜郎自大,落后挨打 西方叙事:清朝粗暴拒绝通商,英国述之武力 二、后现代主义史学 后现代主义史学的视角: 什么样的中国遭遇什么样的英国? 二、后现代主义史学 “宾礼”对于中国的意义: 四夷之中化外与化内的区别,愿意将其视为藩属,列入常贡的名单,这在中国的政治表述中是一种优待,说明其尚处于“王化”的范围之内,而被屏却于化外的蛮夷,中国不再将其视为臣属,而可以待之于客礼,但在这些蛮夷在中国的文化观念中则属于更低的等级。 “不臣”并不意味着对你的尊重,而是认为你没有成为“臣属”的资格,被摒弃于化外。 多主制清帝国 二、后现代主义史学 《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 (Resccuing History from The Nation Questioning Narratives of Moddern China)。 二、后现代主义史学 关注民族史的叙述结构和修辞策略。 问题:为了现代化而改造历史的种种努力是否合理? 二、后现代主义史学 杜赞奇批评了这种历史叙述结构中预设了现代化的乌托邦理想,把追求现代性作为唯一的目标,扼杀了多元的历史记忆和表达。 案例:民间信仰 教科书叙述——迷信,镇压 二、后现代主义史学 《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 (美) 柯文著 杜继东译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柯文在《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中提出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方法论问题。作为一位历史学家,作者并没有简单地按照传统的叙事方法,把对义和团的解读仅仅看作是一个历史事件。作者实际上是从三个不同的叙事主题出发,按照三种逻辑来解读义和团的历史。 二、后现代主义史学 一种是作为历史学家按照自己的逻辑来重塑义和团的历史,他们是已知道了事情的结果,并且对整个事件也有了全方位的了解,所以他可以从结果出发,把凌乱的、复杂的和不明晰的经历条理化和明晰化。他们的目标不仅仅是要解释义和团本身,而是要解释它与之前和之后的历史进程的关联。 第二种是作为历史事件的参与者讲述的经历,他们处在多种可能性发生的状态下,并不知道事情的结果,对整个事件也没有全方位的了解。 第三种是20世纪的中国产生的关于义和团和“义和团”主义的种种神话,他们把义和团作为象征意义的主旨神话了,他们的目的并不是要解释义和团,而在于从义和团的历史中汲取能量,湖的政治或宣传方面的好处。 二、后现代主义史学:特点 1、历史观念的变化 (1)质疑历史的“客观性”。在他们看来,历史真相是不可知的,现有的历史知识都是历代记录者、或研究者对历史的主观重构,过去与现在,主体与客体是混杂的,因此,历史研究要求的真相是不可达到的高贵梦想。 (2)质疑历史的连续性、统一性和理性主义历史观。认为历史是由一系列的片段所组成,其间没有什么意义或因果联系。 二、后现代主义史学:特点 2、史料观 (1)历史材料是一种文本,文本是由语言符号体系组成的话语集群,历史文本就是一个镜子之宫,只是彼此交互反射,并没有对“真理”投射出任何光明来。 (2)“文本的自立性”:历史文本一旦形成,便独立于作者之外而存在,与作者的思想及意图无关,文本的信息都可以用无数的方式加以阅读。 二、后现代主义史学:特点 3、史学观 历史学是解释学:史学研究是史家介入往昔的过程,即史家参与或卷入历史创造的过程,历史研究就是要揭示出历史认识主体如何参与历史的创造与再创造过程,发现与之对应的话语权力,历史学不是重建客观历史过程,而是“解释”的学问,即说明历史文本生成的过程。 历史学与文学性质相同。罗兰巴尔特,海登怀特都肯定地说,历史编纂学与小说(或诗)并无不同,它无非是小说的一种形式。 二、后现代主义史学:特点 4、史学方法 解构现代史学知识:揭开现代史学的话语面具,解构现代科学主义知识,理性主义观念对历史的重构,解构历史学中的现代性话语。 文本话语分析:重视文本内容的解析,分析文本中包含的话语权力的演变,以此说明历史运动的过程。 二、后现代主义史学:特点 5、对历史学的挑战 历史虚无主义:后现代主义否定历史的客观性,认为不可能再有“真实”的历史存在了,也不可能再有宏观的叙述,赋予历史以一贯性和意义了。历史与神话、历史与小说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历史学不过是一种对历史解读的话语游戏而已。 历史学的终结:后现代史家一再宣称,我们生活在一个后历史的时代,我们所知道的历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