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艺术讲义.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明清乐舞 在明清时代,民间歌曲盛行,《闹五更》、《寄生草》、《桂枝心》、《风阳花鼓》等都是人们喜爱的民歌。这些歌曲反映民众的生活,抒发了他们的心声,尤其是对爱情的渴望。民歌还可以加乐器伴奏。南方多用琵琶、弦子、月琴等;北方多用三弦、八角鼓、坠琴等。 一、歌曲和说唱 民间说唱音乐也有发展。 明清的统一局面有利于乐器的发明和推广。 明清有各种各样的民间音乐合奏,在各种节日和集会中表演。 1.西安鼓乐;2.十番锣鼓;3.福建南音;4.北京智化寺音乐和山西八大套。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明清时代的少数民族歌舞。 二、琴艺术和琵琶艺术 在明清音乐中,琴和琵琶是两种重要的弹拨乐器(以手指拨动乐器的弦,发出乐声)。 明清的琴师分江(松江)、浙(浙江)两派。明代后期出现虞山派、绍兴派等琴派。严澄在常熟虞山组织“琴川社”,故称“虞山派”。 清代有上千琴人。扬州的琴人以徐常为中心形成一大流派,称“广陵派”。 清代琵琶高手分成南北两派,各有曲谱传世。 三、舞蹈 明清代表性的民间歌舞有《秧歌》、《高跷》等十几种。 《秧歌》与插秧等劳动有关,后来发展成载歌载舞的综合性民间歌舞。在节日里,秧歌是非常欢快的舞蹈。 《高跷》是民间歌舞节目中有一定难度的舞蹈。舞者脚踩在木棍上,在空中表演各种动作和人物。这是一种带杂技色彩的表演。 小 结 明清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败的时代。和西方世界相比,中国已远远落后。明清统治者已失去汉唐时代的博大胸怀,甚至也失去了宋元统治者的文化开放意识。只知以文化专制强化自己的统治,以文化收买和文化高压政策控制知识分子。因此,许多明清艺术家丧失了创新的意识和勇气。他们把宋元艺术中的经验和技法程式化,变成固定的格式和刻板的教条。艺术家以摹仿前辈的作品作为自己的终生追求。清初“四王”的技巧虽然娴熟,但作品却丧失了朝气和个性。 但是,一部分艺术家在不利的环境中保持住艺术家的勇气和个性。虽然在高压政策下,他们不能直抒胸怀,但是他们以曲折隐晦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社会的不满乃至愤怒的心情,表达出一种悲怆忧郁的情感。 艺术家只能以“怪”、“丑”、“奇”的艺术风格宣泄苦闷。而正是这种风格突破了传统的束缚,为中国古典艺术增添了新的内容。并且在世界艺术史上率先走上半抽象的艺术道路。 明清时代对音乐歌舞和工艺美术有旺盛需求。 概念解释 浙派 吴派 徐渭 陈洪绶 董其昌 洋画师 四王 四画僧扬州八怪 徽派版画 外朝三大殿 天坛 清官廷园林 苏州园林扬州园林 明十三陵 大禹治水图玉山子 泥人张 青花 釉里红斗彩 粉彩 珐琅彩 单色釉 紫砂壶 江派 神奇秘谱 广陵派 思考题 1.扬州八怪的艺术特点。 2.四画僧的艺术追求。 3.徐渭的写意花鸟。 4.故宫建筑的象征意义。 5.江南园林的特点。 6.明清民间音乐。 7.明清青花瓷的艺术特点。 谢谢! 髡残(1612—1692年) 作画时,往往先晕染大片深浅不一的墨块,然后用秃而粗的笔沾浓墨在淡墨块上点染,形成依山而长的树木竹石,有时还加以浅绿。 龚贤(1618—1689年)字米千,学董源、吴镇,笔墨苍老深沉。他画山水,淡墨层层加厚,再加浓墨,焦墨点染,突出山体的浑厚和林木的滋润。 清初人物画有波臣派,代表人物是曾鲸(1568—1650年)。他在南京创墨骨画法。 四、扬州八怪 扬州的教育十分发达,自古就出文人学士,也出书画家。明清时期,脱离了正统、带有革新色彩、反映市民利益的思想十分活跃。其中“扬州八怪”是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画派。 八怪是指八个风格独特的画家。他们继承和发扬八大、石涛的艺术,因而被称为“怪”。八位画家具体指哪几个,历来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汪士慎、李鲜、金农、黄慎、高翔、郑燮、李方膺、罗聘。 这八位画家的性格经历虽然不同,但是也有些共同点。他们大都出身于贫寒的知识分子家庭,有较好的文化艺术修养,是有才华的文人画家。但是低下的社会地位限制了他们在官场上的活动。 由于他们生活在社会底层,比较了解民间疾苦,看到社会的黑暗,加上他们生性善良,关心民众,因此,他们在作品中表现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这种不满是通过独特的花鸟画与诗文表达出来的。 汪士慎(1686—1759年)号巢林。他的梅与竹画得很好,梅花细小娇嫩,梅树老干苍劲。梅枝的富有节奏的线条横贯画幅,表达出追求自由的愿望。 金农(1687—1764年)的梅与他不分高低,也是画梅高手。 李鲜(1686—1760年)号复堂。他的花鸟画题材广泛。花草树木,乃至日常用品都可入画,表现出朴素的平民意识。他用笔取旋动之势,其线条龙飞凤舞,如在狂风中扭动摇摆。 黄慎(1687—1768年)字恭寿,对花鸟人物都十分精通。他还以鬼讽刺黑暗,从而表达出他的平民意识。 郑燮(1693—176

文档评论(0)

benzei24457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建筑工程师持证人

没啥好说的额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10月16日上传了建筑工程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