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让语文安静 主要内容 一、观课随想:一堂未能听完整的课引发 二、现实扫描:在泥淖中折腾的中国语文 三、对策思考:让语文教育安静下来 问题 你的语文朋友希望你讲真话 ——你对中国语文课程改革有什么感觉? ——你喜欢做语文教师吗? ——你喜欢上课吗? ——这是为什么呢? 观课随想 课题:《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听课时间:2010年10月17日上午。 地点:江苏省盐城工学院老校区。 活动:江苏省教育厅“送培到市”(项目)培训。 “偶遇”:例行工作,在开课20分钟左右进入课堂。 观课随想 以下是老师课堂教学内容: 主体是围绕如何“行善、助人”进行研讨 ——同学写下自己救助他人的经历和感受; ——老师随机阅读一学生“小作文”(在公园扶起一跌倒的孩子却被该孩子的母亲误解并受到责备)并根据其内容与之“对话”交流; ——接着目标集中向一个问题:当救助他人有可能遭遇责难时,我们究竟怎么办?(既救助他人,又力争能保护自己,做到两全其美。) ——最后大量引用名句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老师和学生一起朗诵着极富有抒情性的诗歌而结束全课。 观课随想 这堂课有些什么特点? ——延伸和拓展; ——与生活联系,学习者自身的经历和体验; ——一些人所理解的“人文性”的弘扬; ——主流“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改变。 观课随想 直觉:这分明是我们课改后很多人最推崇、充分体现了“课标精神”、展示了“人文性”的语文课! 这恰恰不是语文课,这是一堂思想品德课。 由这一课例反观语文教学,疑惑: 是思想品德教学霸占了语文教学的领地,还是语文教学侵入了思想品德的家园呢? 观课随想 思想品德教学与语文教学 ——用语文这一工具载体实现其人文教化的功能,(解决如何做人,如何与他人、社会和自然共处等问题);通过饱含人文内容的文本实现其语言学习、语文素养培养的功能(解决听说读写的知识、方法、习惯和能力的养成等问题)。 ——目标清楚地指向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逐渐改变和提升;目标主要或者说直接指向学生语文能力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观课随想 思想品德教学与语文教学 ——从方法的角度说,可以也应该竭尽渲染煽情之能事,比如每遇大喜大悲之人事,必得令学生热泪盈眶,甚或“让感情的潮水放纵奔流”;而语文课呢,则始终应该关注表达这种人事的词、句、文、气、势、态,即使不能不动情,也只应热泪盈眶,而不必点破使之失控而如江河之直泻。 如此说来,思想品德学科与语文学科的课程价值犹如一篇文章的内容和形式。 语文教学重点、主要关注的是形式问题,而这个形式的关注、形式的学习和掌握,又不能不通过内容的学习、体会、揣摩来实现。 问题 你怎么看待这一问题呢? 现实扫描 第一、语文课堂:思想、文化、精神等素养和品德教育的“道场”(“大话精”)? ——泛“人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统一”的落实异常艰难,找到平衡点“难于上青天”; ——对语文课程理解的偏差:有人说,语文教学要回到孔子的教育。但孔子教的是“语文”学科吗?那恰恰是宣传儒家哲学的传经布道。 有深度和高度,有思想,有品德,很热闹,很精彩。尤其领导看了喜欢,外行听了高兴。 ——致命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既少有“语”,也难见“文”! 现实扫描 第二、细读细析、问答“对话”:语文老师才华显示的“大卖场”? ——这样的分析和讲解是老师自己独立学习的所获,还是从教参上直接“下载”的呢? ——这样的满堂分析有什么必要?如此嚼烂了东西,喂给学生乏味吗? ——学生自主和主体的时间在哪里呢? (复式教学引发的思考) 现实扫描 第三、小组“合作”:几乎是毫无含金量的的“过场”? ——小组学习不一定是“合作学习”,正好像围绕问题的课堂研讨跟“探究学习”没有什么关系一样; ——这时候的小组学习是“必需”吗?不研究和思考为什么要“小组”? ——一种招牌和幌子,以显示自己对于课改的紧跟。 (扬州邗江某学校展示式教学的困惑) 现实扫描 第四、天量训练:课堂成了语文应试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