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色情信息治理的过去和现在
摘要:色情信息治理是传媒内容规制中重要的领域。厘清它的由来、发展与争议,有助于更清醒地认识这一问题。“扫黄打非”作为我国色情信息治理的重要举措与政治存在着一种紧要而敏感的联系,其不加区隔的实施方式也很难适应当下的传媒环境和受众需求。“去政治化”和区隔不同受众的媒介环境应该成为我国色情信息治理的出路。
关键词:色情信息治理;“扫黄打非”;“去政治化”;媒介环境区隔
中图分类号:G20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4-0016-03
一、引言
色情信息治理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不管传播技术如何发展、传媒世代如何转换,色情信息始终夹杂其中困扰着人们。特别是传播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治理难度提升,让人们更多地聚焦于技术、法律等层面来探讨如何应对这一问题。本文无意探究这些微观操作层面的问题,而是希望通过对色情信息治理发展演变的纵向梳理,和对我国传媒政策情境的具体剖析,把脉色情信息治理的机理,从而找准未来政策演变的趋势。
二、色情信息治理的由来
色情信息治理是一个全球普遍的话题。在已知的现代文明中,通过法律手段检查或控制各类色情作品的做法始终存在。而控制淫秽作品的法律和执法机构则始于19世纪,并在19世纪中叶得到扩大。以照片、廉价小说、色情杂志手册形式出现的流行色情出版物,在西欧许多国家纷纷遭到查禁。在美国,以图书检查官安东尼?科姆斯托克(AnthonyComstock)为首,也发起过一场反对这种“败坏和腐蚀”人类灵魂的作品的运动。在他的倡议下,美国联邦政府于1873年通过了一项法律,规定对邮寄任何“猥亵、淫荡、肮脏和下流的文章作品”的人,处以罚款和监禁。电影和电视刚刚出现时,也遭到了有关性的内容的限制[1]。与这些审查措施始终伴随的就是地下色情产业的暗流涌动。
进入20世纪以后,新的性理论的兴起,艺术界对性主题的兴趣复苏,导致含有性内容的公开出版物的增加,对色情作品的审查也相应地稳步上升。在美国,从联邦到州政府、市政府都开出了一长串的禁书书单。结果连《圣经》和莎士比亚的戏剧都只能通过节本才能问世,电影里禁止表现娼妓、裸体、性病、生育等镜头。这些严苛的审查制度,均是在“公众利益”的名义下进行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的审查浪潮突然急剧退却。原本一直是性审查机构的法庭,在1945年作出了一系列具有历史意义的反审查制度的决定。1952~1965年间,自由派和保守派一直就如何定义淫秽、淫秽作品的社会效果以及什么人有权作出判断的问题,展开激烈的法庭斗争。法庭作出的一系列开放的决定,改变了在文学、电影和刊物中限制色情作品的法律气氛。从40年代末色情杂志上的裸女背影,到50年代的乳房侧影,到60年代乳头和女性阴部在杂志上出现,再到70年代男女性生殖器的逼真再现。这一系列现象宣告了色情作品审查制度的失败[1]。
虽然反对色情作品的呼声也始终存在,但是在美国第一宪法修正案的保护下,已然形成了“私人拥有色情书刊,或是向资源的成年人出售、分发色情内容不受法律限制和惩罚。只有在公众场合公开向非自愿的观众或孩子们展示色情内容才是该被禁止的”[2],这样一种共识。在欧洲的资本主义文明国家中,也出现了与美国一样的趋势。
21世纪初,以前应该被列为色情的事物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媒体和各种形式的演出中。不过,与成人色情信息普遍开放的情形不同,对于儿童色情则始终保持着比较谨慎的保守态度。目前,将成人与儿童的媒体环境相区别的媒体作品分级制度已经在美国、欧洲、新加坡、香港等许多国家和地区普及开来。
在其他不同的文化、宗教和制度的国家中,对于色情信息的态度则大相径庭。比如在穆斯林国家,法律明文规定妇女出门必须戴面纱或盖头,更遑论在媒体中裸露身体。在中国,当60年代西方色情作品日益解禁的时候,中国则在文化大革命中将所有引起性联想的作品当做龌龊、罪恶的东西而一律禁绝。这些构成了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色情信息治理的多样态发展。
三、色情信息治理的困境
通常色情信息治理的理据主要有以下几种:道德的原因;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及女性主义的诉求等。其主要的目的是防止不当或过度的性刺激带来的对社会秩序的破坏,重点保护儿童的健康安全和女性的安全与权益。纵观色情信息治理的发展和论争,这些理据又可以归结为一个核心的问题:色情信息到底对社会和个人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及如何评估这些影响。色情反对者认为,色情信息通常会使人腐蚀堕落,从而加剧性冲动和性暴力,性犯罪和色情信息之间的联系被视作毋庸置疑的。这也是早期严苛的审查制度所坚持的信念。他们还认为儿童更天真、更容易受腐蚀,所以,哪些东西可读可看应该以儿童的潜在反应为标准作出判断。哪怕最低限度地接触色情物品,也必然会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