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导线在电器端子单个独立接线时,号码管应紧靠接线端子一侧;导线在端子排或电器元件上成排列接线时:端子排或电器元件大小一致,号码管应紧靠接线端子侧; —端子排或电器元件大小不一致,排列参差不齐时,号码管应相互对齐成行排列。。 号码管的位置与排列 标示 标示的文字采用电脑打印,不允许书写。字迹清晰、正确,文字所表示的项目序号和元件代号与接线图一致无误。 按接线图粘贴电器元件标示,标示的粘贴位置应清楚地指示元器件的所在位置。通常标示应粘在元器件左上角的金属构件上,个别情况左上角不能粘贴时,可粘在元器件正上方或就近适当的位置。 标示粘贴应牢固,文字端正,不能有明显的倾斜 标示不得粘贴在元器件外壳或导线上,装配完工后标示仍易观察;标示的粘贴应考虑维修方便,在拆去某一元器件后仍然明确地指示该元器件所在的装配位置。 放线 敷设 敷设 放线 敷设 敷设 一般情况下,量取导线两接点间的长度时应留有150㎜~200㎜余量,以便接线时留出导线弧长 导线的敷设应横平竖直,布线时应选择最短和最佳的配线途径,避免不必要的绕道或走弯路,不允许走之字形;布线平直、清晰、整齐、美观。 二次绝缘导线不能直接贴于裸露导电部件上和直接在带有尖角的金属边缘上敷设。穿过金属构件的穿线孔时,为防止导线绝缘层被损伤,必须在穿线孔上加嵌橡皮圈或其它光滑的绝缘衬套。 剪线时应采用专用剪线钳,剪刀与导线成90o,断口平直整齐,线芯没有钝头和弯曲。 二次导线敷设在配线和维修方便的情况下应尽量隐蔽;二次导线敷设应避开发热元件,遇发热元件时,应在其下方布置,并距离发热元件不小于50㎜ 二次绝缘导线不允许直接搭在裸露带电导体上敷设,绝缘导线与裸露带电导体之间必须要有一定的安全距离。 二次导线布置 敷设 敷设 敷设 敷设 敷设 应尽量避免二次绝缘导线从两裸露母线中间穿过 导线不能悬空布置,不能承受外在的机械应力;导线敷设应有适当的固定,固定应从距离起始弯曲10㎜处开始。 过活门时,应将导线束一端固定在柜架的支架上,另一端固定在活门的支架上,两端固定支架应错开,便于移动。导线长度应留有一定的裕量,其长度以门开启到最大限度时,两支架距离的1.2~1.4倍;导线束在跨过活门处形成U字形,并套上波纹管,以便在活门开启过程不损伤导线。 二次导线不允许从隔板、立柱等安装孔中穿过 行线槽内导线的敷设,导线应理顺平直,不允许有扭结和损伤现象。导线总截面积应不大于行线槽截面积的75%。导线不允许有接头。 二次导线布置 捆扎要求 捆扎要求 捆扎要求 捆扎要求 捆扎要求 导线总线束、各分支线束(包括横向和纵向敷设),其扎带间距为50~60㎜。 导线不能悬空布置,不能承受外在的机械应力;导线敷设应有适当的固定,固定应从距离起始弯曲10㎜处开始。 缠绕应紧密不松散,缠绕带环环相连,相邻两带间距应不大于3㎜;从始至终应尽量采用整根缠绕带,也可采用多根缠绕带,搭接处带头应尽量隐藏;导线束弯曲圆弧上不允许有断带搭接。 剪去过长的扎带并与扎带头基本平齐,扎带头方向一致,并应尽可能隐藏或朝向内侧 导线束的弯曲处或分支导线的弯曲处,应在紧靠弯曲的直线段分别用扎带扎住。 二次导线布置 端子排的配线 导线接入端子前应做成圆弧形状,其圆弧半径不小于10mm,圆弧跨度长视标记套管长度而定。 当端子排大小一致,其导线弧形跨度长视标记套管长度而定。 当端子排大小不一致,且大小交错安装时,导线弧形跨度长应一致 导线接入端子排前的分线:导线从上往下接入端子排。导线从下往上接入端子排。导线从端子排中间分别向上、下方向接入端子排。 二次导线配线 端子排的配线 扎带捆扎方式导线接入端子排,分线前应捆扎,一次最多分3根导线或分出接入3只端子排距离的导线 卷式结束保护带包扎方式导线接入端子排,应按接入端子排的导线顺序,相对于接线端子位置,逐渐分出。 线槽方式导线接入端子排,行线槽与端子排的安装距离应为40mm~60mm之间,导线相对于接线端子位置从行线槽出线孔逐渐分出;行线槽孔距应选择与端子板厚度相同,导线分出平直,高度一致 二次导线配线 电器元件端子的配线 导线接入端子前应做成圆弧形状,其圆弧半径不小于10mm,跨度长视标记套管长度而定。 线芯插入端子时,导线插入的方向应与端子孔接入的方向一致;导线的弯曲应距离端子接线螺钉压片或端子接线管端部10mm以上,因装配限制接线端头必需弯曲时,只允许弯曲一次,且折弯角度不得大于45o。 二次导线配线 常见仪表的配线 L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智能制造技术基础》教案 项目二 认识智能制造信息技术.pdf VIP
- 《智能制造技术基础》教案 项目五 认识智能制造装备.pdf VIP
- 《智能制造技术基础》教案 项目四 认识制造过程中的智能监测、诊断与检测技术.pdf VIP
- 消化内镜护理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 VIP
- 《智能制造技术基础》教案 项目三 认识智能制造设计技术.docx VIP
- 5.1 社会历史的本质 课件(共34张PPT)(含音频+视频).pptx VIP
- 2025年肾病综合征分级诊疗规范指南规范.pdf VIP
- 区试DNA培训-赵久然.ppt VIP
- 华中数控系统铣床编程操作手册.pdf VIP
- 娄洪力《猫武士》.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