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群落的动态.ppt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节 演替顶极学说 一、单元顶极论(monoclimax theory)由美国的Clements(1916)提出: 1.认为一个地区的全部演替都将会聚为一个单一、稳定、成熟的植物群落(即顶极群落:和当地气候条件保持协调和平衡的群落,这个演替的终点为顶极群落)。这种顶极群落的特征只取决于气候。至少在原则上,在一个气候区域内的所有生境中,最后都将是同一的顶极群落。 2.前顶极 (1)亚顶极:达到气候顶极以前的一个相对稳定的演替阶段。 (2)偏途顶极:是由一种强烈而频繁的干扰因素所引起的相对稳定的群落。 (3)先顶极:在一个特定的气候区域内,由于局部气候条件适宜而产生的较优越气候区的顶极。 (4)超顶极(后顶极):在一个特定的气候区域内,由于局部气候条件差而产生的稳定群落。 3.在自然状态下,演替总是向前发展的,即为进展演替,而不能是逆行演替。 二、多元顶极论(polyclimax theory) 由英国的A.G.Tansley(1954)提出, 认为: 1.如果一个植物群落在某一种或几种环境因子的作用下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可以认为是顶极群落。 2.在一个气候区域内,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不一定都要汇集于一个共同的气候顶极终点。 3.除了气候顶极之外,还有土壤顶极、地形顶极、火烧顶极、动物顶极;同时还可存在一些复合型的顶极,如地形-土壤和火烧-动物顶极等。 4.一般在地带性生境上是气候顶极,在别的生境上可能是其他类型的顶极。 三、顶极-格局假说(climax pattern hypothesis) 由美国Whittaker(1953)提出, 1.在任何一个区域内,环境因子都是连续不断的变化。 2.随着环境梯度的变化,各种类型的顶极群落,如气候顶极、土壤顶极等,不是截然成离散状态,而是连续变化的,因而形成连续的顶极类型,构成一个顶极连续变化的格局。 3.格局中分布最广泛的位于格局中心的顶极群落,称为优势顶极,它最能反映该地区气候特征的顶极群落。 第四节 群落演替与功能过程 Odum(1969,1976)认为演替是一个带有合乎道理的方向性的有序过程,因此可以预测;演替是群落改变物理环境的结果,因而可以控制,即“群落控制” (community controlled);演替最后走向具有自我平衡(homeostasis)性质的稳态(顶极群落)。其演替的预期趋势如下表。 项目 生态系统特征 演替阶段 顶极阶段 群落结构 种类组成 改变快速 改变极小 个体大小 小 大 自养生物的种类 增长 减少 异养生物的种类 增长 减少 物种多样性 低 高 总生物量 小 大 非生命有机物质 少 多 项目 生态系统特征 演替阶段 顶极阶段 能流 总生产量(Pg ) 增加 减少 净生产量( Pn ) 高 低 群落呼吸量 低 高 Pg/R ﹥ 1 =1 Pg/B(生物量) 高 低 单位能量所支持的生物量 高 低 食物链 线状 状网 项目 生态系统特征 演替阶段 顶极阶段 生物地化循环 矿物质循环 开放性 封闭性 生物与环境间营养物质交流速度 快 慢 碎屑物的作用 少 增加 养分保持能力 弱 良好 选择与调节 增长 快速增长 反馈调节 生产 数量变化 质量变化 生物间共性 弱 强 稳定性(抗干扰力) 弱 良好 图. 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 Pg总初級生产量; Pn净初級生产量;R呼吸量;B生物量。 第五节 控制演替的几种主要因素 一、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动物的活动性 迁移:植物繁殖体的迁移和散布是群落演替的先决条件。迁移由繁殖体的构造和数量决定的。 定居:发芽、生长和繁殖 二、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 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是由群落本身的生命活动造成的,与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没有直接关系;有些情况下,使群落内物种生命活动的结果,为自己创造了不良的居住环境,使原来的群落解体,为其他植物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引起演替。 三、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改变 组成一个群落的物种在其种群内部以及物种之间都存在特定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随着外界环境条件和群落内环境的改变而不断进行调整。 四、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 群落之外的环境条件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 在黄石国家公园的lodgepole 松树四级连续演替。 在火后(0-50 年)。 黄石国家公园的lodgepole松树四级演替的第II 阶段 。以树的成熟为特点(50-150年) 第III阶段 大约250 年后的第IV 阶段。Lodgepoles正达到最大寿命,死是普通的。这时易燃烧。 指标数据在黄石的火灾的历史模型 五、人类的活动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关系起着促进、抑制、改造和重建的作用。 第六节 两种不同的演替观 一、经典的演替观 1.每一演替阶段的群落明显不同于下一阶段的群落。 2.前一阶段群落中物种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