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胃炎其它讲义.ppt

胃溃疡胃炎其它讲义.ppt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临床表现 ? 病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多见于30岁以上成人。 常见的症状为疼痛,疼痛部位在中上腹或右上腹,疼痛的性质为隐痛、胀痛或难以忍受的疼痛,常呈周期性发作。 可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 少数可有出血。 影像学表现 1:双对比法 粘膜纹增粗、紊乱,可宽达1cm左右 增粗的黏膜皱襞交错、迂曲、盘绕,胃窦粘膜纹多呈横行 胃壁轮廓呈规则的锯齿状,锯齿的边缘较光滑 炎性息肉可见大小不等的圆形影 影像学表现 2:双对比法 黏膜皱襞活动度增加,可诱发胃黏膜脱垂。 胃窦激惹、痉挛、收缩:表现为幽门前区经常处于半收缩状态,不能象正常那样在蠕动波将到达时如囊状,但能缩小至胃腔呈线状。 ???肌层肥厚时,胃窦可出现环形或向心性狭窄:形态比较固定,一般可收缩至极细,但不能舒张,与正常段呈逐渐过渡或分界比较清楚。 狭窄段可显示粘膜纹,多数呈纵行。 玉 米 穗 征 胃粘膜巨大肥厚症 病因病理 胃粘膜巨大肥厚症亦称巨大肥厚性胃炎,是一种罕见的疾患, 其特点是胃粘膜呈局限性或广泛性肥厚、粗大、迂曲,病因尚不清楚。 临床表现 常见症状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厌食、呕血和黑便。 胃酸变化无一定规律性。低蛋白血症。 影像学表现??? 粘膜皱襞巨大、肥厚、扭曲、走行紊乱、交叉,严重者酷似多发性息肉。 广泛病变可累及全胃,以大弯侧显著。 鉴别诊断???鉴别诊断???局限型应与蕈伞型鉴别: ?? (1)局限性胃粘膜巨大肥厚症的胃轮廓光滑,胃内息肉状充盈缺损,胃壁柔软,蠕动正常。 ?? (2)蕈伞型胃癌为胃腔内充盈缺损,病变区胃壁僵硬,蠕动消失,粘膜皱襞破坏消失而非为巨大、肥厚、扭曲、交叉,甚至呈息肉样变。 广泛型应与为淋巴瘤鉴别: ?? (l)广泛性胃粘膜巨大肥厚症的粘膜皱襞形态可变,胃壁柔软,蠕动正常。 ?? (2)胃淋巴瘤的粘膜皱襞虽与广泛性胃粘膜巨大肥厚症相仿,但粘膜皱襞形态固定不变。 与慢性胃炎鉴别: ??? 两者的不同之处为广泛性胃粘膜巨大肥厚症的粘膜皱襞比慢性胃炎者更加肥厚、粗大、扭曲、交叉,严重者呈息肉样改变。 胃粘膜脱垂 病因病理 胃粘膜向胃外移出,居于胃外,称为胃粘膜脱垂。最常见胃粘膜脱垂入十二脂肠。 原因有(1)由于发育或常见的胃窦炎引起的胃粘膜增生,变长的粘膜易向十二指肠脱垂。(2)幽门前区功能障碍,粘膜皱襞可被挤向十二指肠。 临床表现 多数为上腹不适或呈间歇性上腹痛,可随体位改变而减轻。 影像学表现??十二指肠球外形保持不变,仅在球基底呈凹陷切迹,或呈蕈伞状充盈缺损。 脱垂的胃粘膜皱襞呈聚拢状、分叶状,经扩张的幽门移入十二指肠基底部。 移入的胃粘膜皱襞退回胃内时,十二指肠球基底部恢复正常形态,呈等腰三角形。 鉴别诊断?? 需与胃幽门区带蒂息肉脱入十二指肠球内鉴别。 两者的鉴别在于息肉脱入造成的充盈缺损有固定的形态,不随扪诊改变,回复后幽门区仍可见固定形态的息肉阴影。 胃扭转 临床 胃扭转在临床比较少见,胃扭转是指胃大小弯在相互位置关系上发生变化。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因素,发病机制比较复杂。 急性胃扭转以上腹部阵发性绞痛为主,常有严重恶心而无呕吐;慢性胃扭转临床多无典型症状,常靠X线胃钡餐检查确诊。 分型 按扭转性质:急性和慢性胃扭转 按扭转轴向:器官轴型、网膜轴型和混合型 按扭转范围:完全性和部分性 按扭转原因:特发性(原因不明)和继发性(解剖因素和病理因素) 影像表现 胃扭转的典型X线表现:上腹部见双液面,胃大小弯换位和粘膜皱襞交叉(器官轴型)或腹段食管延长与扭转胃交叉,胃窦、十二指肠球顶倒置(网膜轴型)。 器官轴型:胃大弯沿其纵轴由前方或后方向上翻转,致大弯位于小弯上方者 网膜轴型:胃绕小网膜、肠系膜根部沿前壁或后壁翻转,幽门区和胃体下部翻至胃体左上方者 混合型:胃大小弯上下转换,胃体下方翻向左上方。 先天性幽门肌肥大 病因:先天性幽门全层肥厚增生 症状:生后呕吐,从2-3周开始,逐渐加重,89~99%右上腹可触及1×2cm大小肿物,表面光滑。可 有喷射状呕吐。 先天性幽门肌肥大 放射学表现 幽门管狭窄,延长达30~50mm,宽度仅2~4mm,呈线条状,单轨征、双轨征、多轨征等。 肥大的幽门肌压迫球底基底部形成“蘑菇征”,压迫胃窦幽门前区,形成“肩征”。 鸟喙征:胃窦幽门前区压迫的边缘形态。 胃内隔膜 病理:隔膜多位于幽门前1.5~2.0cm处,也可发生两个,另一个在十二指肠,隔膜中央多有孔,孔径一般3~10mm,隔膜厚度2~3mm. 放射学表现: 1.胃大小正常 2.距幽门1~2cm处可见狭窄区,钡剂可通过,然后出现正常的幽门及十二指肠 3.如果有两个隔膜,十二指肠上部又出现扩张,呈囊状。 胃溃疡 胃炎 其它 内容 要求掌握的内容: 胃溃疡

文档评论(0)

benzei24457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建筑工程师持证人

没啥好说的额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10月16日上传了建筑工程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