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艺术讲义.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模印砖画由200 多块古墓砖组成,分为两幅,嵇康、阮籍、山涛、王戎4 人占一幅,向秀、刘伶、阮咸、荣启期4 人占一幅。人物之间以银杏、松槐、垂柳相隔。8 人均席地而坐,但各呈现出一种最能体现个性的姿态, 士族知识分子自由清高的理想人格在这块画像砖上得到了充分地表现。 二、音乐的交流和佛教音乐的传入 小结 一、艺术的创造主力不再是无名的工匠艺人,而是青史留名的艺术家。这些艺术家有学识、有才华、有风格、有作品。艺术家摆脱了低下的地位,获得高贵的声誉。 二、艺术理论家对艺术进行全面总结,提出了一系列有重大影响的理论,使中国艺术自觉走向独特的发展道路。谢赫的绘画六伦,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对中国艺术有重大影响。 三、佛教艺术传人中国,填补了中国艺术的薄弱部分。佛像雕塑、洞窟建筑、寺庙建设、佛教壁画和佛教音乐从外国传人,迅速扎根于中国文化,丰富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佛教艺术很快实现了中国化,渗透着中国人的理想和艺术美。中国艺术有了新的形象——佛和菩萨,有了新的建筑形式——寺庙和宝塔,中国艺术有了新的题材——经变故事,有了新的乐舞——佛教乐舞。 四、中国艺术家在绘画艺术中偏爱灵活自由的线条,线条在空间旋转翻飞,构造出万物万象。万象从虚空中浮现出来。虚空不是绝对的“无”,虚空蕴含着丰富的世界,虚空是需要丰富想像的世界,虚空是“有”。 五、中国音乐家偏爱悠扬的琴声。琴声在寂静中悠然而起。起伏宛转,时强时弱,暗示着高山流水,春花秋月。线条在“空”中创造出“有”,而琴声在静寂中创造出大千世界,调动着悲欢离合。 概念解释 顾恺之 传神阿堵 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曹衣出水 迁想妙得竹林七贤画像砖 北齐娄睿墓壁画 石窟 昙曜五窟 北瓷 南瓷青瓷 白瓷 黑瓷 斗拱 嵇康 思考题 1.佛教艺术于南北朝时期在中国流行的原因。 2.南北朝时期的主要石窟。 3.谢赫六论的主要内容。 4.琴艺术的主要成就。 5.顾恺之的艺术成就。 谢谢! 四、画论的出现 戴逵、宗炳、顾恺之、萧衍、羊欣、袁昂都有画论传世。其中最深刻和完整的当属谢赫的画论。 绘画理论的成熟,标志着魏晋南北朝的绘画创作达到了自觉的境地。 谢赫是南齐(497—502年)时代的人物画家,善画仕女。但他的最高成就在理论上。他的《古画品录》是中国绘画史上第一部系统的理论著作 《古画品录》首先提出绘画目的是“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 通过真实的描写收到教育的效果。绘画可明劝戒、教诲人民;可记载历史沉浮兴衰,千古之事都可在图画中见到。 谢赫对绘画的各要素进行研究,总结出中国绘画的规律,提出了著名的“六法”——六条造型法则。“六法”是: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钱钟书《管锥篇》……) 第二章 书法呈韵 书法在汉末魏晋终于以艺术的形式呈现出来,而且成为六朝最有代表性的艺术门类。 书法史最具中国特色的艺术之一 创造汉字第一人——仓颉 “书画同源”——汉字的原始形态是象形和指事,即以图形来表示一定的事物或概念。 “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毛笔是中国书法的基本表现工具。对书法的艺术化起着关键的作用。 “文房四宝”之首,毛笔与墨、砚、纸一同促成了书法艺术的发展。 中国书法从远古发展而来,以自身独特的形态反映着时代精神的演进体现着艺术整体风貌的变迁。 殷商甲骨文和青铜铭文——(大)篆字 秦——小篆 秦汉,草书出现(隶草)。 汉代,隶书兴起。 ——钟繇创楷书 ——刘德升创行草 汉末魏晋汉字书体从隶书中蜕变出来,形成篆、隶、正、行、草五体定型。 汉魏两晋,书法成为人们自觉的艺术追求。 玄学的空灵思辨、佛教的深沉智慧,促成了人的个性充分舒展,也激励了艺术的高度自觉。 汉魏两晋,书法成为人们自觉的艺术追求: 第一,成批书法家的出现 第二,对书法艺术的研学达到高度热爱 第三,书法理论著作大量出现 第四,对书法各要素有严格的美学要求 各种书体中,最与魏晋时代风尚合拍者,首推行书 浓淡、干湿、瘦肥、丰脊、粗细、疾徐的丰富变化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是世人公认的瑰宝,始终珍藏在王氏家族之中,一直传到他的七世孙智永,智永少年时即出家在绍兴永欣寺为僧,临习王羲之真迹达三十余年。智永临终前,将《兰亭集序》传给弟子辩才。辩才擅长书画,对《兰亭集序》极其珍爱,将其密藏在阁房梁上,从不示人。后被唐太宗派去的监察史萧翼骗走。唐太宗得到《兰亭集序》后,如获至宝。并命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书家临写。以冯承素为首的弘文馆拓书人,也奉命将原迹双钩填廓摹

文档评论(0)

benzei24457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建筑工程师持证人

没啥好说的额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10月16日上传了建筑工程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