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计算步骤 (1)退休后第一年的养老金需求 =4000×12×70%×(1+3%)25 =70351元 退休后20年养老金需求现值 = 70351 ×(P/A,1.05/1.03-1,20)=115.68万元 (2)退休后第t年的养老金个人账户积累到退休时的本利和 = 1092 × (1+5%)t ×300%×8%×12 ×(1+5%)25-t = 1092 × 300%×8%×12 ×(1+5%)25 工作25年到退休时个人账户积累的养老准备金本息和=1092×300%×8%×12 ×(1+5%)25 ×25 = 26.62万元 退休后第t年领取的基础养老保险金的现值 =3698 × (1+5%)t ×20% × 12×(1+5%)-t = 3698×20% × 12 退休后20年中领取的社会养老保险现值= 3698×20% × 12×20 + 266200÷120 × 12×(P/A,5%,20) =50.92万元 (3)退休后的养老金缺口=115.68万元 - 50.92万元=64.76万元 (五)制定退休规划 根据退休金缺口,制定退休规划,利用各种方法弥补退休金缺口 退休金缺口的弥补方法 提高当前收入、提高储蓄比例、降低退休后开支、延长工作年限、提高投资收益…… 退休生活分段 退休前期,65岁以前,尚有工作能力,可选择兼职工作 退休中期,65~75岁,具备积极的生活能力,退休支出高峰期,可外出旅游,发展业余爱好 退休后期,75岁以后,以居家为主,医疗护理支出增加 (六)选择退休规划工具 养老投资原则 以社会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满足退休后的基本支出; 以报酬率较高的有价证券投资满足退休后的生活品质支出 养老投资注重:安全性、收益性、多样性、流动性 主要的养老投资工具 社会养老保险、企业年金 商业养老保险 银行存款、国债、高等级企业债券 银行理财产品、基金 股票(主要投资于蓝筹股) 实物投资,如房产 (七)执行计划 在制定好退休计划、选择好养老投资工具后,就进入执行计划阶段 养老规划周期很长,应严格执行养老规划,养成强制储蓄的习惯 (八)反馈与调整 如果市场环境、客户养老目标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只需要定期(每年)检查退休规划的执行情况 二、退休规划综合案例 略 注意 一年内的收入支出,可以不考虑时间价值的影响。 间隔超过一年的不同时点的收入支出,需要考虑时间价值,否则将出现较大偏差。 退休规划 第一节 退休规划概述 第二节 退休规划与养老保险 第三节 退休规划实务 第一节 退休规划概述 一、退休及退休规划的概念 二、退休规划的重要性 三、影响退休规划的因素 四、退休规划的风险 五、退休规划应遵循的重要原则 六、退休规划流程 一、退休及退休规划的概念 退休 指员工在达到一定年龄或为企业服务一定年限的基础上,按照国家的有关法规和员工与企业的劳动合同,而离开企业的行为。 一般在55-65岁之间退休 国内社会养老保险规定的退休年龄 男职工年满60周岁 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 退休规划 为保证个人的退休生活,而制定和实施理财方案的行为 二、退休规划的重要性(必要性) 退休后收入减少,无法保证支出 养儿防老等传统养老方式难以为继 “广覆盖、低保障”的社会养老保险仅能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保障 医疗支出增加,老年人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提高 三、影响退休规划的因素 退休后的家庭负担 如:有无需要偿付的贷款,有无需要抚养的亲属或子女 退休时间及退休后的寿命 退休后的寿命可按照当地人均寿命,适当延长5-10年估算 退休后的生活费用 退休前的资产积累 投资报酬率 退休后的保障 基本养老金、商业养老保险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过高,将严重侵蚀退休准备金在未来的购买力 是否需要为子女留有遗产 四、退休规划的风险 职业生涯中断的风险 被解雇、所在企业破产 投资风险 投资收益率低于预期 额外支出风险 额外的家庭负担、退休后医疗费用高于预期等 实际寿命高于预期 实际寿命低于预期 没有享受到足够消费水平 剩余财产缴纳遗产税 五、退休规划应遵循的重要原则 (一)宜早不宜迟 养老规划是长期规划,投资时间越长,复利效应越大 及早进行养老规划,可以用较长的在职期间摊薄养老成本 (二)注重安全 如果离退休时间较远,可选择收益和风险相对较高的产品 如果离退休时间较近,应选择储蓄和低风险债券 (三)采取多样化的退休金储备方式 以社会养老保险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