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宝》释疑.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字宝》释疑 张铉 (滁州学院中文系, 安徽 滁州 239012) 内容摘要:《字宝》为敦煌字书中的一种,所收皆当时俗语。虽经众多前辈学者研究,仍有不少问题尚待解决。我们就其中前人未彻底解决的部分条目做了一下疏通,或释义、或辨音、或辨形,名之《释疑》。 关键词:字宝;敦煌字书 《字宝》为敦煌字书中的一种,前贤时彦多有研究。本文仅就其中较难解释且前人并未彻底解决的部分条目做一下疏通,或释义、或辨音、或辨形,姑以《释疑》名之。按原书顺序,依次列出。 本文原卷录文依张涌泉先生主编《敦煌文献合集》(将出版)中《字宝》之录文。各卷简称亦依该书。斯六二○四(底卷)、伯三九○六(甲卷)、伯二○五八(乙卷)、伯二七一七(丙一)、俄敦五二六○背(丙二)、俄敦五九九○背(丙三)、俄敦一○二五九背(丙四)、 斯六一九背(丁卷)。 字图 乙卷在序文之前有下面两行文字。 大唐进士白居易千金字图 次郑氏字图 郑氏字宝 千金亦曰碎金 对于为何称作“字图”,周祖谟先生认为“无可考校”[1][P209]。清周悦让著《倦游庵椠记·丛考》:“杜子美《集殿中杨监见示草书图》诗‘斯人已云亡,草圣秘难得’云云。苏和仲《黄楼赋图》诗引曰:‘近以绢自写子由《黄楼赋》,为六幅,甚妙。’诗曰‘自写千言赋,新裁六幅图’云云。皆书字而曰图者。盖古人凡书画大幅、装成卷轴者,率谓图也。非必谓图画矣。”[2][P826]《字宝》序文有“成之一轴,常为一卷”之语,符合“书画大幅、装成卷轴”的条件,故可称作“字图”。 弓??硬五交反。 《广韵·肴韵》五交切小韵:“??,《苍颉篇》云:‘击也。’”[3][P154]但“??”字意义与“弓硬”却不相干。字书、韵书中有“??”字,又写作“??”、“??”、“??”等形。斯二〇五五《笺注本切韵·支韵》巨支反小韵:“??,弓鞭(鞕)。”[4][P152]裴务齐正字本《刊谬补缺切韵》注音训释皆同,字形作“??”[4][P545]。《玉篇》作“??”[5][P85]。《广韵》作“??”[3][P44]。《龙龛手镜》作“”[6][P529]。各形当以作“??”为正,胡吉宣先生《玉篇校释·攴部》“??”字校释:“??当为??,改列支部,讹从攴。……??为之讹,从桑之别体也。……弓强硬而字从桑者,《礼记·内则》:‘射人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疏》云:‘桑,众木之本。’”[7][P3427-3428]我们怀疑《字宝》作者将“??”误认作“??”字(“尧”之俗体“尭”与“桑”之俗体“桒”字形接近),注音亦据“??”。为什么我们肯定是作者的错误而不是抄手的呢?《字宝》有“傍通”之体例,就是将有同音字的词条排列在一起。底卷本条紧挨在“心謷硬”条(该条注音“五交反”)的左侧,这说明作者认为这两条属于“傍通”之例。 人奸??乖。 “??”应为“??”之形讹字。“爾”、“??”字形接近。《龙龛手镜·言部》:“??,古蛙反,谰惰也。”[6][P40]《集韵·佳韵》公蛙切小韵:“諣,惰也,黠也。或作。”[8][P212]“乖”为皆韵字。《广韵》“佳、皆”两韵同用。“惰”、“黠”与“奸”皆为形容人品行的贬义词,“奸”、“??”近义连文。 相虥夺测缄反。 “虥”字书皆训“虎窃毛”,与本条意义不符。“虥”或为“??”之借音字。《集韵·衔韵》初衔切小韵:“??,抄也。”[8][P622]“测”为初纽字,“缄”属咸韵,《广韵》“衔”、“咸”同用。故“虥”、“??”音近。字或作“嚵”,《龙龛手镜·口部》:“嚵,锄衔反,嚵气也,又嚵夺。”[6][P267]或作“搀”,详《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五“搀”条[9][P647-648]。 马啌嗓音仲,息朗反。 《集韵·江韵》虚江切小韵:“啌,咄也,一曰嗔语,一曰嗽也。”[8][P45]与“音仲”不合。《敦煌音义汇考》以“仲”字为衍文[10][P627]。“仲”实非衍文。《齐民要术·养羊》:“缓驱行,勿停息。”贾氏自注:“息则不食而羊瘦,急行则坌尘而蚛颡也。”[11][P423]缪启愉先生认为“‘颡’应是借作‘嗓’字”。并释“坌尘而蚛颡”曰:“指跑得太快,呼吸急促,吸入较多的尘土,因而引起咽喉部疾病。”[11][P426]《广韵·送韵》直众切小韵:“蟲,虫食物。又音冲,或作蚛。”[3][P343]该小韵首字即为“仲”字。“蚛颡”又见于《资治通鉴·唐纪十一》:“侯君集马病蚛颡,行军总管赵元楷亲以指沾其脓而嗅之。”[12][P6160]“嗓”单用意义与“蚛颡”相同。《正字通·口部》:“嗓,俗以马鼻流涎曰嗓。”[13][P162]“嗓”亦不单指马病。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嗓》:“王忽坐逝,而鼻垂双涕尺余。人皆叹骇。关来吊唁,询其由。或对云:‘此释家所谓坐化也。’复问:‘鼻悬何物?’又对云:‘此玉筯也。’关云:‘我道你不识,不是

文档评论(0)

剑影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