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戏单上的剧场故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老戏单上的剧场故事 75岁的名票李小鹏,可是《江南晚报》收藏版的一位老朋友了。2005年8月,本报介绍过他收藏的电影说明书。2007年6月,又介绍过他收藏的老“小人书”。时光进入2009,老人家又整理出了自己收藏的1000多张老戏单,为上个世纪的无锡戏院、剧场理出了个大致脉络。   戏单:正在消逝的一道剧场风景   所谓“戏单”,也就是戏曲演出时的节目单。   传统戏院,会把每天演出的节目用白粉笔写在黑板(“水牌”)上,挂在戏院门口或舞台两侧。为了宣传上演剧目,一些有实力的戏院还会在报纸上登广告,或是请人敲锣打鼓沿街宣传。“戏单”是公共剧院诞生后的产物,目前能收集到的最早的戏单,是清宣统时代的。开始,它就是一张印制粗糙的小纸片,上面写着演员的姓名。后来篇幅越来越大,印刷也日渐精美,剧目故事、剧照越配越多。有的还夹着广告。或散发或赠送,其目的是招揽观众,但因为记载着一段戏曲活动,时间一长,就有了档案资料的意味。但在新中国完成剧场的社会主义改造后,戏单大都改由剧团印制,不再注明某某剧院,更像一份剧团、演出说明书了。   戏单收藏,是收藏圈的偏门。一般人看完演出,随手就把戏单扔了,这东西不像钱币、邮票本身有储藏价值,就是一个简单印刷品。它的收藏恰应了“百年无废纸”典型。正因为在有限的方尺之间,留下了梨园春秋的变迁,时间延续,就是一部文化发展史。戏单的收藏群体很窄,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据笔者所知,无锡收藏戏单成规模的,仅李小鹏、吴胜宝两位。由于戏单的特殊性,市场行情也呈不断上升趋势。2001年北京海王村秋季拍卖会上,解放前的老戏单价格平均在100元以上,珍贵的达到了200元,如20世纪30年代梅兰芳的一张老戏单就以260元的价格成交。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戏单价格也已接近百元,而在20年前,一张老戏单能卖到10元已是天价了。   热爱京剧的李小鹏,唱念做打自有其家学渊源,在金色晚年收藏老戏单、老电影说明书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但他并不满足那种忆旧回味式的把玩,凡是无锡的戏单,他一定要落实演出的时间。这些年里,市图书馆的文献资料室成了他经常探访的地方。上世纪无锡的几十份报纸被他翻了个遍。渐渐地,无锡戏院、剧场的脉络,在他眼前清晰起来。甚至有了许多地方史志疏漏的发现。   传统的演艺活动,除了大户人家有戏台。平民老百姓也只能在节庆里看看“社戏”。城市有了一定规模后,茶馆往往是最早的平台。近代无锡有文字记载的第一家公共剧场是崇安寺里的“崇安第一台”茶楼,主要演出评弹。1915年2月19日,还在这里放映了无锡历史上第一场电影。(中国的第一场电影是1891年1月14日英国使馆人员在北京三雅园放映的)。   无锡的公共戏院似乎一开始就是兼具多种功能的,电影时兴后就放电影,电影的新鲜头过去,仍就演戏。旧剧场里不吃爆米花,而是端茶递水。小伙计“飞”送毛巾的场面也很平常。   上世纪前20年,无锡曾出现过一个开办戏院的小高潮,主要集中在今天的崇安寺和车站路一带。1916年,当时无锡最大的旅馆“新世界”在通运桥西堍开业,屋顶设有玻璃天棚的游艺场,内有各种戏曲、杂技表演,后又加映电影。直至1937年毁于战火,是经营时间最长的游艺场所。1929年6月,还有人利用公园路上的网球场搭建了一个芦席棚,可容近千人看电影。无锡城市规模有限,容不得太多的剧场,许多戏院“三日鲜”一过,就不得不采取抽奖、送香烟等手段招揽观众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无锡只有耀明电灯厂一个发电公司,它只供应晚间的照明用电,无论演戏、放电影,当时是只有夜场的。   锡城剧院大腕不断   如果说上世纪前20年,是现代剧院在无锡的试水期,进入30年代后,各种资本和有影响的人物都发现了娱乐业的高利润,开始大规模的投资建设,一批讲求规模、装备的大型剧院相继建成,有的甚至延续至今。   1931年1月10日,由青帮胡汉庭投资的星记中东大戏院在东新路(今保利广场附近)开业,第一场上映国产滑稽片《自讨苦吃》,3个月后改为京剧演出为主。因为他雇了一批文人在报上捧角,一时间上座极高。同年2月14日,《锡报》创办人吴观蠡凭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关系,在公花园多寿楼北(原群艺馆旧址)建设的无锡大戏院正式开业。该剧场的700个座位首次按单人设置(以前均为长椅),内部设施可放映当时国际上先进的有声彩色电影。开业典礼,特别请来当年的电影皇后胡蝶,轰动一时。以后无锡的一些著名戏曲、话剧演出都在这里进行。此剧院在日占期间曾改为“中华”,胜利后又改为“胜利”。很可能受“无锡大戏院”放电影的影响,距它不远的公园路口老牌戏院新光,也改为放电影。但设备简陋、条件较差,只能走低价路线,被称为“贫民戏院”。1933年10月,新光大戏院改建,可容600人,以演出“七剑十三侠”这样的“机关布景”连台本戏而闻名。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