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0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ppt

2017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0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解析:由题可知,0~t1种群增长速率不断增大,到t1时刻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为K/2,t1~t2种群增长速率不断减小,到t2时种群增长速率为0,此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即K值,故A、D错误,B正确;由于在t1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N,因此环境容纳量(K值)约为2N,C错误。 答案:B 6.(2014·福建卷)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 B.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 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 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解析:结合曲线图可知,1972年每样方北点地梅的种子萌发数和幼苗数均比1975年多,说明北点地梅的种群密度在1972年较大,即生存斗争程度较高;由图示曲线可知,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种群数量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即前一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后一阶段的死亡率;利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采集数据后应取其平均值,不能去除最大值和最小值;由图中曲线趋势可知,5年间该种群数量越来越少,并非呈“S”型增长。 答案:B 角度二 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应用分析 7.(2014·浙江卷)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 B.人为因素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 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环境容纳量的因素,影响环境容纳量的因素主要是资源和空间。环境容纳量是指环境所能容纳的种群最大数量,并不是指种群数量的最高值,A错误。人为因素能改变环境等,因而会直接影响环境容纳量,B正确。在理想条件下,种群呈“J”型增长,无环境容纳量,C错误。由于夏季是植物生长的季节,为植食动物提供丰富的食物资源,环境容纳量应为夏季最大,D错误。 答案:B 8.(2016·洛阳模拟)资源的合理使用既可实现产量的最大化,又不影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自然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假设种群的K值为200,N表示种群数量,据表分析正确的是 (  ) A. 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 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时进行 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 D.(K-N)/K值为0.25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解析:种群存在之初就有环境阻力,就会对种群的增长产生影响;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最少即S1点时进行;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即K/2;种群增长速率最大为K/2即S3点,(K-N)/K值为0.50时。 答案:C 1.实验原理 (1)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2)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J”型曲线;在有限的环境条件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S”型曲线。 考点三 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 种群数量的变化 2.实验过程 (1)酵母菌计数时,为什么只能是估算? 提示:在进行酵母菌计数时,由于酵母菌是单细胞生物,因此必须在显微镜下计数,且我们不能准确计数,只能估算。 (2)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进行计数前,要轻轻振荡试管几次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 角度 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分析 9.(2015·广东卷)如图表示在一个10 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 B.可用数学模型Nt=N0·λt表示 C.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 D.K值约为120 000个 * 第30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 的变化 考点一 种群的数量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有关种群特征的实际应用归纳。 (1)城市人口的剧增——迁入率迁出率造成的。 (2)中国人口的增长——出生率死亡率造成的,不能单纯说是出生率高造成的。 (3)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出生率,使增长率下降。 (4)利用性外激素诱捕雄蛾——通过改变性别比例来降低出生率。 (5)将性外激素释放到大田里通过干扰雌雄蛾正常交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花开一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