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整形外科研究概況
前言
整形外科在高雄院區創建之初,由羅慧夫前院長帶領許多先進前輩擘劃設立。逐漸發展成國內規模第二大整形外科中心。臨床經驗和成就備受國內外肯定。臨床方面,顯微及顱顏手術,質量兼備,國外醫師慕名而來,並與林口院區合作訓練機制,接受長短期訓練。基礎研究方面,某些領域已達國際齊平的地位,動見觀瞻。傷口和組織的重建與後續照護上,是我們汲汲營營的根本,投入傷口癒合的相關研究,衍生出神經及骨骼癒合機轉;而臨床顯微重建上,雖有傲人成就,但如何持續保有領先地位是未來重要課題,近年來南北院區倡議投入異體複合性組織研究,亦成為我們發展重點。
研究主題
高雄長庚醫院整型重建外科
高雄長庚醫院整型重建外科
複合性組織異體移植(變臉手術)免疫機制
郭耀仁、楊崑德、陳建璋、肝臟移植實驗室
蟹足腫疤痕治療研究開發
郭耀仁、鄭勝峯
慢性傷口癒合機制及敷料研發相關研究
郭耀仁、林寶源、王逢興
周邊神經損傷基礎研究與臨床運用
鄭勝峯、謝青華
體外震波在慢性傷口及下頷骨癒合研究與運用
郭耀仁、賴瑞斌、江原正、王清貞
複合性組織異體移植(變臉手術)免疫機制研究
觸發 面對顏面及四肢的顯微手術重建,仍有其發展的瓶頸,因此,以異體移植做完整相同結構外形的重建,像是變臉或換手臂異體手術便成為備受矚目的希望。本科郭耀仁主任由國外帶回新的觀念和研究方法,與林口院區魏福全教授跨院區整合下,全力投入相關研究。希望未來早日能進入臨床人體實驗。
成果 a.建立小型及大型哺乳動物的異體複合性組織動物模型
由郭耀仁主任領導的顯微手術團隊成功的發表包括迷你豬及老鼠變臉及換腿手術
由郭耀仁主任領導的顯微手術團隊成功的發表包括迷你豬及老鼠變臉及換腿手術
b.建立抗排斥藥物使用模式已有初步結論
c.幹細胞在免疫調控上的運用及相關機轉
目前這些模式和成果,已有部份發表於重要國際期刊及研討會(註1),目前並與國際從事這類研究的醫學中心(如美國賓州匹茲堡大學)合作。
鄭勝峰教授
鄭勝峰教授
Title of award :美國整形外科PSEF國際學者獎勵 1995 Visiting Scholarship
郭耀仁主任豐碩的成果,屢獲國際肯定,於200
郭耀仁主任豐碩的成果,屢獲國際肯定,於2003年榮獲美國外科學院國際學者獎勵
並在2007
並在2007希臘舉辦的第四屆世界重建整形外科大會獲得基礎研究論文首獎的殊榮
蟹足腫醜形疤痕治療研究開發
觸發 幾乎所有經由皮膚所做的侵入性治療,對於傷口預後的要求,常是醫病彼此間都要面對的後遺症。當面臨到蟹足腫疤痕時,傳統治療還是存在不足。這是外科術後的重要課題,相信是每位外科醫師都想知道
成果 a.在蟹足腫形成機制上,分子生物相關機轉有所了解
b.研發新藥物對於醜形疤痕治療機轉與臨床上運用
治療後
治療後
治療前
部份發表於重要國際期刊及研討會(註2)
周邊神經損傷基礎研究與臨床運用
觸發周邊神經重建及手外科的發展,因為顯微手術的進步而使臨床技術與日俱增,但周邊神經損傷治療的完整,卻要回歸到基礎研究上,才能使重建成果有更佳的癒後。
成果 a.針對周邊神經損傷設計了動物模型,用以了解損傷後修復的機轉
b.周邊神經生成的相關因子探討及其調控模式
已有部份發表於重要國際期刊及研討會(註3)
體外震波在慢性傷口及下頷骨癒合研究與運用
觸發骨科王清貞教授在體外震波方面有領先全球的成果,近來本科發現其對於慢性傷口及下頷骨癒合在動物模型上卻有顯著的改善,但相關基礎研究包括其癒合機制及使用方式限制仍付之闕如
成果 a.下頷骨癒合動物模型,慢性傷口及糖尿病傷口動物模型
b.臨床慢性傷口以體外震波治療模式及癒後探討
c.體外震波促進組織增生的調控模式與機轉
已有部份發表於重要國際期刊及研討會(註4)
慢性傷口癒合機制及敷料研發相關研究。(與工研院等產學合作)
觸發慢性傷口是整形重建外科臨床最常處理,卻也是問題多又棘手的區塊。針對其癒合機制有許多先進均加以研究。隨著材料科學的進步,敷料的發明日新月異,各俱不同優缺點,但結果仍常不如人意。因此敷料研發也就成為各個涉入此領域者競逐的標的。我們也希望在研究中產生的新觀念可以誘導新敷料的誕生。
成果 a.發展動物模式,並針對分子生物層級的現象做更深入的分析
b.進行產學合作,期能實際使用於臨床上
未來展望
移植中心在陳肇隆院長的擘畫主導下,整合所有相關科系,做最完整的臨床服務與研究。本科目前與肝臟移植中心合作,相信能發揮群策群力的力量。未來在變臉手術上或手部移植進入臨床實驗階段是可預期的目標。
體外震波治療在傷口癒合及骨骼的動物模型上有顯著的成果,但是臨床及機轉上仍嫌不足,希望能進一步了解相關機轉及更多的證據後,投入臨床運用。
產學合作是今日共同開發,分享資源的雙贏策略。讓知識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