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博物院河南郑州450002.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域文明 75 《东南文化》2011年第6期总第224期 汉晋时期神人手抱鱼图像释读 武 玮 (河南博物院 河南郑州 450002 ) 内容提要:神人手抱鱼图像主要出现在汉晋器物上,出土地点较广,为当时社会流行的祥瑞图 像。结合吉语祝辞,我们可知此类图像主要寓意封官进爵。神人手抱鱼图像表现出固定的模式,神人 的特征直接承继先秦时期的神像,同时受汉代羽化升仙思想的影响,神人在造型上亦表现出鲜明的 时代特征。除神人手抱鱼主题图像外,不同器物上还有相应的凤鸟、凤鸟系绶、口含珠等图像相辅相 成,这些图像题材与吉语祝辞共同组成祥瑞图像表达了汉晋时期人们渴望致仕,封官加爵的愿望。 关键词:神人手抱鱼 汉晋 口含珠 凤鸟系绶 中图分类号:K879.43 文献标识码:A 目前神人手抱鱼图像主要出现在汉晋时期 首次将此类画像释名作神人抱鱼。此外钩背铭文 的器物上,数量不多但出土地点较广,有一定的 多有“手抱鱼”词,应是当时人们对此类图像的称 代表性。图像以坐姿神人手中抱鱼为特征,细节 谓。故今研究者多依之定名。 [1] 略有变化。近年来有学者对此类图像进行考释 。 最早著录类似图像者则为北宋吕大临《考古 随着新近器物的出土,使我们对此类图像的释读 图》卷十收录的汉代玉甲带钩一件,“有铭曰:玉 又有进一步的认识。本文侧重以图像载体为单 甲钩。手抱鱼,若守宫。书似汉隶,亦颇奇巧”。守 元,对汉晋时期神人手抱鱼图像的特征、源流及 宫即壁虎、蝘蜓、蜥蜴之类。《说文》云:“在壁曰蝘 变化等原因进行初步讨论,并对神人手抱鱼图像 蜓,在草曰蜥蜴。若守宫,因其义而名之。”书中所 与其他图像和铭文的组合及象征意义加以阐述。 附图像不清。从器物说明看,此为玉质带钩,钩面 有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刻有类似守宫形状手中抱鱼的神物。近年山东临 [3 ] [4 ] 一 汉晋时期神人手抱鱼器物的发现 淄 、河北省满城北庄东汉墓 (图一)、重庆市云 [5 ] 传世文献及考古出土的神人手抱鱼图像多 阳县旧县坪 (图二)、江苏省南京市西岗西晋砖 [6 ] 见于汉晋带钩。对此类图像的定名见于清人阮元 石墓 (图三)也都出有此图像的铜带钩,唐冶泽 [7 ] 《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卷十著录汉“丙午神钩”。 先生文中皆提及 。此外,国内如故宫博物院、吉 阮元描述识读图像为:“此钩嵌金银丝,身作神人 林省博物院也收藏有此类带钩。故宫博物院藏丙 鸟喙抱鱼食象,首作兽面,故曰神钩。”钩背有铭 午带钩,长15.7 厘米,兽首、圆钮,钩面图像作神 [2 ] 文:“丙午神钩君高迁。”铭文用银丝填文 。阮元 人抱鱼状。钩背有铭文为:“丙午钩手抱白鱼中宫 图一// 河北省满城县北庄东汉墓出土铜带钩 图二// 重庆市云阳县旧县坪征集铜带钩 收稿日期 2011-09- 14 作者简介 武玮(1974~ ),女,河南博物院研究部副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秦汉考古。 76 汉晋时期神人手抱鱼图像释读 图三// 江苏省南京市西岗西晋砖石墓出土铜带钩 图四// 河南省洛阳市曹休墓出土铜带钩 [8 ] 珠位至宫侯。”带钩通身错金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