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唐律疏议.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唐律疏议 专 业: 法学 姓 名:孔祥楠 学 号论文提交日期:2016年1月4日 PAGE PAGE II PAGE PAGE I 摘要 伴随着盛唐铿锵强劲的足音,大唐帝国承续隋王朝《开皇律》之衣钵, 紧锣密鼓地开展了自己的立法事业。公元624 年(唐高祖武德七年),《武 德律》奉诏颁行,《唐律》初创。公元636 年(唐太宗贞观十年),《贞观 律》生效执行,《唐律》奠基。至高宗永徽一朝,长孙无忌、李勣、于志宁 等臣,又以《武德律》、《贞观律》为蓝本,制定《永徽律》,于永徽二年 (651 年)行世。几乎就在同时,长孙无忌等19 位大臣又奉敕“网罗训诰, 研核丘坟”,对《永徽律》的精神实质和律文逐条逐句详加疏解,其律其疏 并称《永徽律疏》,这便是后世传称的《唐律疏议》 关键词:由来; 结构; 历史意义; 深刻影响; 法律规范 目 录 TOC \o 1-3 \h \u 27733 引言 1 23494 一、唐律的制定原由 1 8586 二、唐律的内容结构 2 7594 三、唐律的历史意义 3 25590 结论 5 14396 参考文献 6 天津科技大学2013届本科生学年论文 PAGE PAGE II 天津科技大学2013届本科生学年论文 PAGE PAGE I 引言 因为《唐律疏议》乃为奉敕而撰,且又经由皇上准行,故而疏文与律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由此,《唐律疏议》无可辩驳地成为中国法律史上现存早为完整的封建法典。如果说中华法系是世界五大法系之一的话,那么,我们可以毫不牵强地说,《唐律疏议》就是中华法系的脊梁。《唐律疏议》本名《律疏》,《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 均著录《律疏》30 卷,长孙无忌撰。《唐会要》卷三十九“定格令”、《资 治通鉴》卷一九九、《唐纪》卷十五、《玉海》卷六十六、《宋史·艺文志》、《崇文总目》卷二、《通志》卷六十五“法令类”、《通考》卷一六六“刑 五”,直到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八十二、薛允升《唐明律合编》、沈家本《律令考》、程树德《国故谈苑》等等专家著作与公私书目著录,一致认定《唐律疏议》30 卷,长孙无忌撰。唐高宗何以要疏释《唐律》?如今看来,原因不外乎二。其一是科举考试的需要,肇始于隋代的科举制度发展 到唐代已臻于完善,明法科的设置即是其中的新鲜内容。宋敏求《唐大诏令 集》所载《颁律疏诏》云:“律学未有定疏,每年所举明法。遂无凭准,宜广召解律人条《义疏》奏闻。”显然,疏解《唐律》是为了满足参加明法科考试生员的需要,严防因为考试标准的不能统一耽误朝廷的选人任人。其二便是唐代频繁的司法实践的需要。《须律疏诏》又云:“刑宪之司,执行殊异:大理当其死坐,刑部处以流刑;一州断以徒年,一县将为权罚。”同一 案件的判罪量刑竟如此迥异,可见由政府主持制定《律疏》以便统一司法机 关对法律条文的理解是多么迫切紧要。永徽四年(653 年)十一月十九日, 太尉、扬州都督、监修国史、上柱国、赵国公长孙无忌的《进律疏表》上达 御前,从此,集历代法律之大成的《唐律》便寄寓于《唐律疏议》之中而存 世,深刻地影响着后世。 一、唐律的制定原由 《唐律疏议》以《唐律》律文为经,按照《唐律》十二篇的顺序,对502 条律文逐条逐句进行诠解和疏释,并设置问答,辨异析疑。其疏其议,皆编列于律、注之后。问答则是作者对律文的疏议感觉可能出现疑问的地方,对问题作出更深入的阐明。清代沈家本在其《重刻唐律疏议序》中指出:“名疏者,发明律及注意;云议者,申律之深义及律所不周不达,若董仲舒《春 秋决狱》、应劭《决事比》及《集驳议》之类。”显而易见,长孙无忌等人疏解《唐律》在《唐律疏议》之中仅反映在疏、议、问答三个部分,而“注” 原本就已存在,不属疏解之列。这一提醒,并非完全没有必要。《唐律疏议》作为一代法典,浸透着浓厚的封建意识,体现着封建统治 阶级的意志。它以礼为中心,以君主专制、等级制度和宗法制度为支柱,构 筑着全部封建法律理论体系。它把锋芒毫不掩饰地指向破坏封建经济基础和封建统治秩序的言论和行为。它在宣布对“谋反大逆”之人“除恶务本”时是那样的凶狠残忍;它在维护尊卑、贵贱、长幼之别时是那样的严峻周密;它在贯彻“刑不上大夫”原则时是那样的曲尽其微;它在声称“奴婢贱隶,律比畜产”时是那样的直言不讳。以下对它的逐篇简介,将有助于了解它的精神实质。 二、唐律的内容结构 《唐律疏议》第一篇《名例》,从卷一至卷六,凡57 条。《疏议》云:“名者,五刑之罪名。例者,五刑之体例。”它集中体现了唐律的基本精神和立法原则,相当于现代刑法中的总则部分。“五刑”即笞、杖、徒、流、死五种刑罚的总称。笞为五刑中轻

文档评论(0)

186****641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