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黄海流速场季节变化的数值模拟.docVIP

北黄海流速场季节变化的数值模拟.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北黄海流速场季节变化的数值模拟   摘要:本文采用了普林斯顿大学σ坐标系下三维斜压环流数值模式POM(PrincetonOceanModel),使用WorldOceanAtlas2009提供的温盐资料,考虑海底地形、海面风应力等因素的影响,模拟了北黄海2007年春季和秋季的水温场,并与现场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模拟了同时期的流速场,其结果表明北黄海的流速场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秋季北黄海出现顺时针环流,而春季为逆时针,环流模式从表层到底层保持同样的性质。   关键词:北黄海水温场流速场数值模拟   黄海是一个半封闭的陆架浅海,一般以我国山东半岛成山头与朝鲜的长山串联线为界,将黄海分成南北两部分,连线以北为北黄海。它北邻辽宁半岛东岸,西南傍山东半岛,东邻朝鲜西岸,西边经渤海海峡与渤海沟通,面积为7.13×104km2[1]。北黄海形状近似椭圆形,平均深度为46m,其海底地形显著特点的是沿着东南-西北方向有一水深50~80m的黄海槽,而沿山东半岛和朝鲜半岛西岸,地形坡度较大,等深线走向与岸线大体一致[1]。北黄海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北黄海水文要素和环流系统的分布和变化均显示出独特的特征[2]。把握北黄海的水文要素和流速场的分布和变化规律,对掌握该海域渔业资源的分布及变化规律,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由于客观原因,北黄海的现场观测局限于东经124°E以西海域且为数不多。吴德星等[3]在2006年到2007年间做了北黄海124°E以西的CTD现场观测,其中包括北黄海表层和底层水温及盐度值,并用这些数据分析了北黄海的水文分布及季节变化特征,但是此次调查没有进行海流的观测。实际上,因为迄今为止北黄海缺乏大面积的海流观测资料,所以该海域仍有一些重要的物理过程未得到充分的认识。因此在观测数据比较缺乏的海域使用数值模拟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从早期的三维正压模式[4],再到三维斜压模式[5],对于黄、东海等东中国海的海流特征研究取得了较多成果,如赵保仁[6],吴宝勤[7],李娜[8],乔方利[9]等使用数值模拟,较好地模拟了东中国海流速场和水温场的情况。在国际上很多学者使用数值模拟,较好的模拟了近岸浅海如地中海[10]、亚得里亚海[11]、澳大利亚近海[12、13]、伊比利亚半岛西南部海域[14]、印度西海岸[15]和其它近海海域[16]等,其模拟结果与实测值符合较好。但至今针对北黄海海域研究相对较少,所以本文在POM环流数值模式的基础上,采用WorldOceanAtlas2009提供的历年的温盐资料和NOAA提供的风场资料,来模拟北黄海温盐分布和流速场结构,为今后北黄海海域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1.数值模式介绍   1.1σ坐标系下方程组   模式水平采用正交曲线坐标,水平差分采用交错C网格,垂向采用σ坐标,温、盐格点与水平速度格点在同一深度,采用时间分裂算法提高模型运算速度。模式所采用的三维原始方程组,包括考虑了自由表面的三维海洋动力学方程,热力学方程、连续方程和湍封闭方程,并在静力假定和Boussinesq近似下进行了简化[17]。基本方程组如下:   其中,U,V分别是水平流速;ω为垂直于σ表面的垂向流速;f为柯氏矢量;T是位温;S是盐度;AM,AH为水平紊动粘性系数和水平物质扩散系数,采用Smagorinsky(1963)给出的公式计算;Kq,KM,KH为湍动能垂向扩散系数,垂向紊动粘性系数和垂向物质扩散系数,采用Mellor-Yamada(MY)湍流闭合模型计算;q2为两倍的湍流动能;l为湍宏观尺度,W为壁面近似函数[17]。   1.2初始、边界条件   初始条件使用温盐资料通过双线性内插得到整个计算域上初始时刻的各函数值。风场资料经过平面内插、换算后得到整个计算域上的风应力函数值,并且作为定常风应力来驱动本模型。这样给出的初始条件比较符合实际,而且可以提高计算收敛的速度。   1.3数据来源   水深数据采用由美国地球物理中心(NGDC)提供的分辨率为5′×5′的全球陆地和海洋地形资料ETOPO2。温盐初始场资料由WorldOceanAtlas2009提供的分辨率为1°×1°月平均温盐资料。风场资料由NOAA提供的分辨率为1°×1°的月平均风场。   1.4计算过程及模型的验证   模式垂直方向分为9层,水平方向采用曲线网格布置,网格数为81×51。由于外模式采用显示差分,所以计算时长受CFL条件限制,根据网格单元的大小,外模式时长12s,内模式时长600s,模式每31天输出一次结果,包含这个海域的水温和流速。   在上述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下进行模式运转,时间为2007年4月、10月,分别代表春、秋两个季节,模型计算的2007年秋季表层海水温度数据与观测数据[3]对比如图1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