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河北省高中化学骨干教师培训——课题研究论文
PAGE
PAGE 1
化学演示实验的教学功能和教学策略的优化
王志庚
河北省唐山市教育局教研室(063000)
摘要:通过具体的化学实验,揭示出化学演示实验的多方面的教学功能,并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给出了教学策略优化的可操作的方法提示。
关键词:演示 实验 功能 策略 优化
一.化学演示实验的教学功能
演示实验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配合所讲授的知识,由教师或个别学生做演示而其他学生观察的一种实验形式。化学教学中,运用演示实验是教师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手段。演示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具有其重要的功能。
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化学世界丰富多彩,而化学实验则是展示化学世界的有效途径之一。对学生来说,化学演示实验是最具魅力、最有活力的学习对象。许多学生对化学的浓厚兴趣,就是在观察了许多演示实验后形成的。许多人多年之后,还会清晰地记起自己第一次上化学课时教师所做的第一个演示实验,就足以说明演示实验的重要作用。
由于演示实验具有丰富的内容,因此,演示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学生有意义学习的趋向。教师如能注意到演示实验的这一功能,恰当地运用演示实验,就能使自己的教学效果不断提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化学实验过程中,颜色的变化、气泡的产生、沉淀的生成等现象学生可用视觉发现;有爆炸的声音时学生可用听觉来获得;反应放热,可用触觉来感受;生成有气味的气体,学生可用嗅觉来体验。因此,通过演示实验和教师恰当的引导,可以使学生用各种感觉器官去获得对化学现象的感性认识,然后经过思维加工,形成化学概念,总结出化学规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将得到提高。
例如,铜和稀硝酸的反应就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教师如能做好这一演示实验,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就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实验中,应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有:(1)铜片逐渐溶解。(2)有气泡产生,速率越来越快。(3)初期,试管内的气体呈红棕色,当气体充满整个试管时,产生的气体呈无色,该无色气体到试管口时又变为红棕色。(4)溶液变成蓝色。(5)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感到发烫。这些现象虽不是孤立的,但不经过思维加工却很难得到对铜和稀硝酸反应的整体认识。事实上,“感到发烫”说明反应是放热的,因此,产生气泡的速率才会越来越快。铜片溶解和溶液变成蓝色,说明铜被氧化成了铜离子,因此可推知硝酸必然被还原,产生的气体应为还原产物即氮的低价化合物。对现象(3)谨慎思考可以判断产生的气体应为一氧化氮,初期呈红棕色是因为试管中原有的氧气造成的(2NO + O2 = 2NO2 )。至此,铜和稀硝酸反应的本质被揭示出来。而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3.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演示实验过程中,教师的操作,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实验操作时应注意每一个细节,以使自己所展示的操作是完美无缺的。例如,在使用新仪器时,教师应介绍其原理、使用方法和操作要领。在操作时,应力求准确、规范和熟练。以使学生在明白道理的基础上学有方向。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目的。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科学态度是人们能够正确对待客观事物的一种持久的内在的反应倾向,是经过实践活动而习得和养成的。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规范的操作和严谨求实的态度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如,教师在演示实验过程中发现异常的现象时,如果能认真分析其中的原因,并能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释,不仅能够使“真相”大白,而且能够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地对待实验现象的科学态度。此外,实验时,教师注意每一个细节,如用过的火柴放到污物瓶中而不是随意地扔到地面上,取过药品的角匙总是用纸擦干净,实验完后,总是认真地擦净实验桌等,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
例如,原电池一节的教学,就可以结合演示实验按以下的模式进行,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科学方法的目的。简述如下:
教学过程:“实验→矛盾冲突→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并验证→得出结论”
(1)初步实验:
将铜片和锌片用导线连接,浸入稀硫酸中。
(2)提出假设和实验验证:
由于观察到在铜片上产生氢气,出乎学生的意料,因此诱发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提出了许多假设,主要有以下一些观点:①气体是氢气,由铜与稀硫酸产生。②气体是氢气,由锌与稀硫酸产生。③气体是二氧化硫,由铜与稀硫酸产生。由于铜的活动性弱于氢,因此观点①可以否定。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硫,可用润湿的蓝色石蕊试纸来检验,结果确认气体不是二氧化硫,观点③也被否定。检验气体是氢气,可用爆鸣实验,结果确认气体为氢气,同时,也可观察到锌片溶解,确实参加了反应。至此,只有②成立,但为什么锌与稀硫酸产生的氢气却在铜片上逸出呢?
(3)再次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