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片镇痛药物 军科院的遗憾和扬子江的奇迹.docVIP

阿片镇痛药物 军科院的遗憾和扬子江的奇迹.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阿片镇痛药物 军科院的遗憾和扬子江的奇迹 撰文 | 雨里2017年3月3日● ● ● 引言最近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发表了一篇阿片镇痛药物的文章:英国Bath大学的科学家在猴子试验中发现丁丙诺啡(buprenorphine)的类似物BU08028,虽然结构上只比丁丙诺啡侧链上多一个甲基,却具有独特的药理活性(细节见后面分析),不但镇痛活性高于丁丙诺啡,而且克服了阿片类药物常见的副作用和成瘾性(1)。美国Buffalo大学的李俊旭教授在评论文章中给予这一发现高度评价,文章的标题就是“离阿片研究的圣杯(Holy Grail)又近一步”(2)。军科院的仲伯华教授看到这篇文章后却发现,化合物BU08028就是他实验室90年代设计合成的化合物ADP2,该化合物在一系列药理实验中显示了优于丁丙诺啡的活性。当时并没有发表文章,但化合物的合成及药理研究包含在研究生吴波1999年的硕士论文之中(3)。 事实上,在秦伯益院士和仲伯华教授的领导下,军科院药物研究所的研究团队从90年代初即开始了阿片镇痛药物的研发,发现了一系列具有极好活性的候选化合物。其中,噻吩诺啡作为戒毒药物,已进入临床研究。然而,目前来看,最具特色的ADP2,也就是PNAS发表的BU08028,却错过了开发的最佳时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说到阿片类麻醉或镇痛药物,作者本人2009年在扬子江工作时,见证了扬子江的重磅炸弹地佐辛的上市。地佐辛是1970年合成的阿片μ受体的部分激动剂,由Wyeth于1986年开发上市,用于手术镇痛。2000年被当时的制造商阿斯利康自愿撤出市场,不再生产。估计有阿斯利康战略布局的问题,但主要还是效果和副作用与吗啡等其他阿片类药物相比,没有太大优势。虽然药物滥用的趋势比吗啡小,但仍然受到管控。然而,扬子江在2009年将其在中国按3.1类新药开发,独家上市后,迅速占据国内镇痛药物市场。2016年,年销售超过40亿,占到国内阿片类药物市场份额的44%。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不知当时自愿选择退市的阿斯利康做何感想。 军科院的遗憾和扬子江的奇迹,折射出中国当前新药研发面临的居多问题,既有政策方面的,也有科学和思维方式方面的,令人思考。本文结合阿片类药物的历史和当前研发策略分享个人的一些看法。 正文 阿片类药物的回顾 疼痛(pain)是人们去医院就医的最主要起始原因。影响的病人超过糖尿病、心血管和肿瘤病人之和。疼痛的原因和形式各种各样,几乎伴随所有疾病,而且发病机制不一。既有物理的受伤,也有原因不明的神经疼痛。许多疼痛,目前临床上无药可治。比如截肢病人常见的“幻肢痛”,也就是感觉到并不存在的肢体疼痛,中西医都束手无策。 阿片类药物是临床上最常见和最有效的镇痛药物。阿片其实是鸦片的谐音。没有人准确知道什么时候人类开始使用鸦片。最早有记载的鸦片种植和分离的是公元前第三世纪,居住在当今伊拉克境内的古苏美尔人。公元8世纪,鸦片从阿拉伯传入中国。鸦片常用于宗教仪式,代表可以带走病痛的上帝之物(4)。1806年,Sertuner等人从鸦片中分离主要活性成分吗啡。因为有梦境一般的镇痛效果,吗啡morphine实际上是取名于睡神morpheus。1850年注射器应用于临床后,吗啡作为镇痛和麻醉药物得到广泛应用。不幸的是,吗啡既是天使又是魔鬼。随着大规模应用,其魔鬼的一面开始展现,副作用包括便秘、抑制呼吸系统等。过量时,这些副作用可以是致命的。而这还不是重点,最可怕的是成瘾性。可以说吗啡打开了毒品这个潘多拉魔盒,从海洛因到新型的苯丙胺类毒品,都带来了巨大的社会问题。毒品的厉害,大家都有所耳闻,它可以将一个人变成魔鬼。瘾君子为获得毒品,不择手段,六亲不认。这种成瘾性不是人类所能抗拒的,因为毒品改变了大脑的神经回路,身不由己。我在哥伦比亚医学院时,看过成瘾性研究的动物实验。老鼠笼子里,一边是正常的食物,一边是混有毒品的食物。老鼠上瘾后,将有毒品的隔间关门上锁。老鼠会用头撞击上锁的门,直至头破血流而死。在此奉劝所有人远离毒品,一旦沾上,家破人亡。 因此,人类从19世纪初开始,拉开了寻找高效低毒、成瘾性小的阿片类药物的征程。1898年,乙酰化的吗啡被合成,活性高于吗啡,但成瘾性也更高,这就是著名的毒品海洛因。1939和1946年,分别发现骨架简化的阿片药物杜冷丁和美沙酮。无一例外,这些药物都具有类似于吗啡的镇痛活性和成瘾性。以致于意外发现杜冷丁的Schaumann得出结论,不可能发现具有吗啡镇痛活性但没有成瘾性的物质。后来开发的二氢羟考酮和羟考酮,宣称副作用更小,但相比于吗啡,并没有革命性的改善。1942年,第一个阿片拮抗剂纳洛芬(nalorpine)被发现,可以抵消吗啡的部分作用。随后,安全性更好的拮抗剂药物纳洛酮(naloxone)开发上市,用于治疗吗啡类镇痛药物的副

文档评论(0)

jianzhongdah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