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4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备考一体名师课件 苏教版.ppt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4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备考一体名师课件 苏教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答案 解析 5.(2018·合肥调研)人类活动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下列措施中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 A.把沼泽地改造成农田,种植多种农作物增加经济收入 B.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增加生物多样性 C.禁止游人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区,让生物自然繁衍 D.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经济作物的正常生长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把沼泽地改造成农田、大量引进外来物种都可能改变当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破坏,进而降低生物的多样性,A、B项错误; 禁止游人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区,让生物自然繁衍,属于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C项正确; 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经济作物的正常生长,会造成环境的污染,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D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6.下列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说法,错误的是 A.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有效提高被保护生物种群的K值 B.引入外来物种一定会导致本地物种多样性锐减 C.迁地保护能提高出生率,降低死亡率 D.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有效改善被保护生物的生存条件,从而提高被保护生物种群的K值,A项正确; 引入的外来物种,若不适应引入地的环境条件,而且若有天敌制约其生长,则一般不会导致本地物种多样性锐减,B项错误; 迁地保护是指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植物园或动物园等地进行专门保护,迁地保护能提高出生率,降低死亡率,C项正确;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一般是指它的生态功能,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D项正确。 答案 7.(2017·大庆中学期末)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是 A.“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灵感 B.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态 C.从金鸡纳树中提取奎宁用来治疗疟疾 D.生物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基因库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灵感,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A项错误;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如森林和草地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的作用,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态等,B项正确; 从金鸡纳树中提取奎宁用来治疗疟疾,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项错误; 生物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基因库,这也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项错误。 答案 解析 8.在一些富养化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引起沉水植物死亡,之后浮游动物及鱼类等生物也相继死亡,导致生态系统崩溃。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导致沉水植物死亡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是缺少阳光 B.该例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限度 C.更多生物死亡又加重了水体的污染,这属于正反馈调节 D.浮游动物及鱼类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消化了食物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藻类爆发,覆盖整个湖面,而使沉水植物因缺少阳光而死亡,A项正确; 该例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限度,B项正确; 水草死亡腐烂,水质变坏引起水生动物以及鱼类的死亡,属于正反馈调节,C项正确; 浮游动物及鱼类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缺氧,D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9.阅读下列三个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我国海南岛的森林覆盖率在1956年为25.7%;1964年为18.2%,1981年为8.53%,并且因地面遮盖程度大大降低,从而导致坡垒等珍贵植物濒临灭绝,裸实等珍贵药用植物灭绝。 材料二 我国西北某县野生甘草面积1967年为4万多公顷,30年后已经有一半挖尽。 材料三 一种原产于日本的林业害虫,于20世纪80年代入侵我国华南地区,并且由于缺乏天敌而迅速蔓延开来,据1990年统计,这种害虫使该地区13多万公顷的马尾松林受到危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材料一说明造成这两种野生生物资源濒危或灭绝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植被破坏 解析 解析 乱砍滥伐,使海南岛的天然林覆盖率在1965年为25.7%,1964年为18.2%,1981年仅为8.53%,使生态环境改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jiangyoulin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