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玄学与魏晋风度 魏初清谈,上接汉代之清议。…谈论既久,由具体人事以至抽象玄理,乃学问演进之必然趋势。汉代清议非议朝政,月旦当时人物;而魏初乃于论实事时,且绎寻其原理,…同时因其所讨论题材原理与更抽象之原理有关,乃不得不谈玄理…… 汤用彤 玄学与魏晋风度 玄学与魏晋风度 模印竹林七贤砖画(附春秋人荣启期) 南京西善桥南朝墓 玄学与魏晋风度 阮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或闭户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时人多谓之痴。 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既而饮酒一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及将葬,食一蒸豚,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毁瘠骨立,殆至灭性。 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 邻家少妇有美色,当垆沽酒。籍尝诣饮,醉,便卧其侧。籍既不自嫌,其夫察之,亦不疑也。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 其外坦荡而内淳至,皆此类也。 晋书·阮籍传 玄学与魏晋风度 玄学与魏晋风度 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君何为入我裈中?” 张季鹰(翰)纵任不拘,…或谓之曰:“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 毕茂世(卓)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 鸿胪卿孔群好饮酒。王丞相(导)语云:“卿何为恒饮酒?不见酒家覆瓿布日月糜烂。”群曰:“不尔。不见糟肉?乃更堪久。” ——《世说新语·任诞》 他们更失去了对长寿的希冀,所以对现刻的生命就更觉得热恋和宝贵。放弃了追求生命的长度,便不能不要求增加生命的密度…… 王瑶《文人与酒》 玄学与魏晋风度 明人《渊明逸致图》 台湾故宫博物院藏 何以称我情 浊酒且自陶 悠悠迷所留 酒中有深味 一觞虽独进 杯尽壶自倾 春秫作美酒 酒熟吾自斟 但恨在世时 饮酒不得足 中觞纵遥情 忘彼千载忧 玄学与魏晋风度 (二)文学、史学和艺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上最突出的成就是诗歌和文学理论的繁荣。骈文和民歌也呈现繁荣局面。文学理论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成长起来,代表作时齐梁时刘勰的《文心雕龙》。 魏晋时期,南北文风有所不同。南朝讲究声律辞藻,北方则质朴,宜于实用。隋唐国家的统一,使南北文风互相交融,趋向统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雕塑、绘画、书法等诸多艺术领域也都有突出的成就。 (三)科学技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祖冲之创立了“大明历”;刘徽得出圆周率的计算方法;王叔和写出了中国第一部脉学专著《脉经》。 在地理学方面,郦道元的《水经注》和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两本专门著作出现。北魏时期著名农药家贾思勰撰有《齐民要术》。曹魏时期的马钧改进了东汉毕岚发明的翻车,大大提高了汲水功效,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魏晋南北时期教材 谢谢 西晋 西晋 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州都郡正以才品人,而举世人才升降盖寡。徒以冯藉世资,用相凌驾,都正俗士,斟酌时宜,品目少多,随事俯仰。…岁月迁讹,斯风渐笃,凡厥衣冠,莫非二品,自此以还,遂成卑庶。(宋书·恩幸传) 魏氏…立九品之制,粗且为一时选举之本耳。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余风。中间渐染,遂计资定品,使天下观望,唯以居位为贵。 (晋书·卫瓘传) 西晋 (二)东晋南朝门阀制度的盛衰 东晋时期,门阀制度进入鼎盛时期。可是,后面激化了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社会动乱,士族凭借特权给农民重大负担,引发了农民起义。 进入南朝时期以后,庶族寒人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有了明显提高,士族门阀走向衰落。 东晋 东晋门阀政治的代表家族: 琅琊王氏 颍川庾氏 谯国桓氏 陈郡谢氏 太原王氏 门阀政治,质言之,是指士族与皇权的共治,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变态。 严格意义的门阀政治只存在于江左的东晋时期。 门阀政治是皇权与士族势力的某种平衡,也是适逢其会得以上升的某几家士族权力的某种平衡。…动乱的方式较多地表现为长江上下游之争,…但是上下游的这种关系又受南北民族矛盾的制约,冲突一般是适可而止,较少达到决裂地步。 —— 田余庆 北京大学历史系 田余庆先生 著 东晋 元帝为琅邪王,与导素相亲善。…及徙镇建康,吴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导患之。会(王)敦来朝,导谓之曰:“琅邪王雄德虽厚,而名论犹轻,兄威风已振,宜有以匡济者。”会三月上巳,帝亲观禊,乘肩舆,具威仪,敦、导及诸名胜皆骑从。吴人纪瞻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