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pptVIP

第四章 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桃花扇》的艺术成就 (一)结构精巧缜密,匠心独运 ①整体构思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桃花扇·先声》)。“一生一旦为全本纲领,而南明治乱系焉”(《媚座》原批)。 ②一柄诗扇贯穿全剧。诗扇既是侯、李定情信物,又是二人离合象征。赠扇、溅扇、画扇、寄扇、撕扇等。 《桃花扇凡例》:“剧名《桃花扇》,则桃花扇譬则珠也,作《桃花扇》之笔譬则龙也。穿云入雾,或正或侧,而龙睛龙爪,总不离乎珠;观者当用巨眼”。 ③以中介人物为正邪双方纽带 一方是正直重节的复社文人,一方是卑鄙无耻的阉党余孽;一边是侯、李爱情,一边是弘光王朝闹剧。巧妙利用杨龙友的双重身份和双重性格联系起来。 ④结局不落生旦团圆俗套 40出原批:“离合之情,兴亡之感,融合一处,细细归结,最散、最整,最幻、最实,最曲迂、最直截,此灵山一会是人天大道场,而观者必使生旦同堂拜舞乃为团圆,何其小家子样也!” (二)人物有血有肉,个性鲜明。 剧中人物包括李香君,上至皇帝朝臣,下至歌妓艺人,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有姓名可考者39人。人虽众多,却人各一面: ①善于写出同类人物的不同性格。同为阉党余孽,马士英、阮大铖不同。同为江湖艺人,柳敬亭、苏昆生有别。 ②善于写出人物性格的多面性。比如“作好作恶者”杨龙友 。 (三)曲词、宾白刻意求工,安排合度。 ① “说白详备,不容再添一字” (《凡例》)。 宾白交代故事情节,推动戏剧进程,展现人物性格。 “凡胸中情不可说,眼前景不能见者,则借词曲以咏之”(同上)。 ②曲词以工整典雅见长。每出以八曲为限,很适合舞台演唱。 ③缺陷:典雅有余而当行不足,严谨有余而生动不足的。 * * 第四章 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 第一节 清初剧坛 据傅惜华《清代杂剧全目》和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诸书统计,清代杂剧的数量在1300种左右,传奇的数量约在1100种左右。 清初剧坛剧作家构成: 一类来源于社会上层,多为诗人、词人、散文家或哲学家,其染指戏剧,不过是为了借剧中故事和人物抒发人人的怀才不遇或寄寓故君故国之思,即“借古人之歌哭笑骂以陶写我之抑郁牢骚”(吴伟业《北词广正谱序》)。重要的作家有吴伟业、尤侗、王夫之、万树等。 一类出身社会中下层,传统文学修养不高,他们以主要精力从事戏曲创作,可称之为专业化剧作家,以李玉为首的苏州派为代表。 还有一类身兼文人化和专业化两重身份,以李渔为代表。 一、文人剧作家 1、吴伟业 所作传奇《秣陵春》和杂剧《临春阁》、《通天台》均用历史上有关民族斗争和两朝更替的故事来表达民族情绪,抒写兴亡之感受和故国之思。尤侗《梅村词序》云:“所谱《通天台》、《临春阁》、《秣陵春》诸曲,亦于兴亡盛衰三致意焉,盖先生之遇为之也。” 2、尤侗:“真才子章皇天语,老名士今上玉音。” (1618—1704),字同人,又字展成,号悔庵,亦号艮斋,晚年自号西堂老人,长洲(苏州)人。工诗词骈文,有《西堂全集》,善南北曲,著有传奇《钧天乐》和杂剧《读离骚》、《吊琵琶》、《桃花源》、《黑白卫》、《清平调》五种,合称《西堂乐府》。王士祯《池北偶谈》 :“可使风云变色,自是天地间一种至文。”吴梅《中国戏曲概论》评:“置之案头,竟可作一部异书读。” 二、李玉和苏州派 苏州派是指明末清初之际、活动于苏州附近的剧作家群。他们以李玉为代表,包括朱素臣、朱朝佐、毕巍、叶时章、陈二白、邱园、张大复等。他们彼此交往密切,经常合作写作戏剧,以至形成了共同的思想倾向和艺术风格。他们都出身社会中下层,大多与科名和仕宦无缘,大多是以毕生精力从事戏剧创作的作家;作品题材内容多关注现实,以生动曲折的情节排场、工巧和谐的宫调曲牌形成适合场上搬演的作品,并一直流行于当时和后来的戏剧舞台上。 1、李玉 (1591?—1671?),字玄玉,因避康熙讳改作元玉,呈苏门啸侣,又号一笠庵主人,吴县人。据宝敦楼藏本《传奇汇考标目》,一生曾写传奇六十种,今见之于各种曲目中著录的有四十二种,全本保存的有十八种,另有残曲三种。钱谦益《眉山秀题词》云:“元玉言词满天下,每一纸落,鸡林好事者争被管弦。”除戏曲创作外,李玉还重新编定为《北词广正谱》十八卷。 李玉的剧作以明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作品以描写人情世态为主要内容,最负盛名的是《一笠庵四种曲》:《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人称为“一人永占”。后期作品较多描写历史上的政治斗争事件或从明末苏州社会生活中取材,代表作为其与叶时章、毕巍、朱素臣 《清忠谱》。“俱按事实,其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