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矿山生产技术露天开采规程
第四十九章 总则
49.0.1矿床具有下列条件时,应优先采用露天开采:
1、露天开采的经济效益优于地下开采;
2、不宜于地下开采或地下开采难度较大;
3、采场附近允许建设排土场;
4、对矿区环保无特殊要求,或有可靠的环保措施。
49.0.2暂时不能利用的矿石以及可利用的围岩,应实行分穿、分爆、分装和分堆。
49.0.3露天采场各台阶之间,必须有人行通道,并设置安全栏和照明。
49.0.4露天采场内的溜井、钻孔、水仓、溶洞及废弃的井巷等,应采取防护措施,并设明显的标志和照明。
49.0.5因严重冰冻、暴雨、风雪、雷击、大雾及洪水等影响采场正常人作业时,应暂停作业,威胁人员、设备时,应撤至安全地点。
第五十章 矿床开拓
50.0.1露天采场的开拓运输方式,应严格按经主管部门审批的设计施工,若改变时,需报原审批部门审定。
50.0.2根据矿床地形条件,为减少基建剥离量,均衡生产剥采比,可采用移动坑线开拓。
50.0.3采用移动坑线开拓时,必须使各台阶移动坑线之间形成合理的运输系统,且不得影响工作线的合理推进。
50.0.4固定坑线掘沟时,应在现场标出边界线,技术人员应严格按边界线组织施工。
50.0.5严格按年度采剥技术计划开拓新水平,以确保合理的生产矿量和生产衔接。
50.0.6开拓运输坑线应布置在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较好的地段,线路的技术等级应符合设计和有关规范的规定。
50.0.7汽车运输采用组合台阶或倾斜分条采剥工艺时,采场内部移动坑线的宽度应比固定线路面宽0.5~1倍。
50.0.8铁路运输移动坑线的宽度,除开拓坑线正常需要的宽度外,还应保有一个不小于最小工作平台的宽度。
50.0.9采用公路(铁路)-平峒溜井开拓时,平峒和溜井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平峒和溜井应布置在水文地质条件较好,中等稳固以上的岩体中,且矿石的总运输功能最小;
2、平峒位于露天采矿场下部时,平峒顶板至露天底的垂直距离,一般不得小于20米,平峒口的标高一般应在历年最高洪水位1米以上;
3、采场内部溜井口,不应处于露天坑的最低位置,防止雨水汇入溜井。
50.0.10溜井直径一般应等于或大于矿石最大块度的5倍,但不得小于4米,当矿石具有一定粘性时,应适当增大。
溜井一般应采用垂直溜井。如采用倾斜溜井时,倾斜角应大于60°。
50.0.11溜槽(井)上口设有碎矿装置时,应按设备要求设操作平台,平台宽不小于1米。
50.0.12采剥工作线沿矿体走向布置时,一般先开段沟,然后扩帮采矿;工作线垂直矿体走向布置时,可用无段沟或短段沟扇形推进。
50.0.13开掘出入沟,在施工前应编制施工设计。
50.0.14新水平出入沟完成后,必须由矿山总工程师组织验收,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投入生产。
出入沟底的标高,正负误差不得超过0.3米。
第五十一章 露天开采境界和采掘要素
第一节 开采境界
51.1.1确定露天开采境界,应以批准的工业储量为基础,远景储量只能作为矿山远景规划之用。
51.1.2大型露天矿开采境界,一般应建立矿床模型,利用计算机确定最佳开采境界。
51.1.3当采用两个工作台阶并为一个非工作台阶,留有一个安全平台的边坡结构时,一般为每隔1~2个安全平台,设置一个清扫平台,其宽度视采用的清扫设备而定。
51.1.4当安全平台与运输平台重合时,且运输平台宽度大于安全平台宽度时,可以不另设安全平台。
51.1.5当清扫平台遭到破坏时,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确保其宽度适于清扫设备通行和正常作业。
51.1.6矿床储量大、开采年限很长时,为减少初期基建投资和早投产、早达产的目的,一般应分期开采。
采用分期开采时,第一期境界服务年限一般不应小于10年;矿山应尽可能实现稳步过渡。
51.1.7第一期开采的排土场和工业场地,一般应设置在露天开采的最终境界之外。
51.1.8采用分期开采的露天矿,为确保扩帮时下部作业平台的安全,在临时边帮上,每隔一定高度应设置一个接碴平台,其宽度由设计确定。
51.1.9分期开采的矿山,必须在第一期开采设计的同时作出详细的分其过渡的设计。
第二节 采掘要素
51.2.1工作台阶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人工开采时:
1、无粘性的砂状矿岩,不大于1.8米;
2、松软的矿岩,不大于3米;
3、坚硬稳固的矿岩,不大于6米。
机械化开采时:
1、不需爆破的松软矿岩,不得超过挖掘设备的最大挖掘高度;
2、需要爆破的坚硬矿岩,不得大于挖掘设备最大挖掘高度的1.2倍。
51.2.2工作台阶坡面角,应符合下列规定:
人工开采时:
1、松软的矿岩,不大于该种矿岩的自然安息角;
2、较稳固的矿岩,不大于60°;
3、稳固的矿岩,不大于80°。
机械化开采时:
1、不需爆破的矿岩,一般为挖掘设备的自然挖掘角;
2、需要爆破的矿岩,为爆破作用形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小学综合性学习与跨学科教学》第9章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PPT课件.pptx VIP
- 第一讲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理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pptx VIP
- Blue Jasmine-蓝色茉莉-英文剧本.pdf VIP
- 共拾朝花,岁有余香——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朝花夕拾》导读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VIP
- Unit3-九年级英语全一册单元重难点易错题精练(人教版)解析版.doc VIP
- 第一讲-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理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案.docx VIP
- 不同种类植物油及黄豆饼粉对那西肽发酵的影响-中国兽药杂志.doc VIP
- 《小学综合性学习与跨学科教学》第8章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的优化.docx VIP
- 人教版PEP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1-Unit2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pdf VIP
- 第一讲-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理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