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亮的事功之学——以陈朱“王霸义利”之辩为参照.pdfVIP

陈亮的事功之学——以陈朱“王霸义利”之辩为参照.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 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学位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 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 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 本文的研究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 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每正j峄 日 期:2“坠j量且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职务作品,知识产权归 属兰州大学。本人完全了解兰州大学有关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存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兰州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 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任何复制手段保存和 汇编本学位论文。本人离校后发表、使用学位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 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兰州大学。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做作者签名秘移师签名:樾日 兰州人学硕十学何论文 陈完的事功之学——以陈朱“千霸义利”之辩为参照 引言 公元1127年四月,徽、钦二帝被虏,北宋灭亡。同年五月宋高宗赵构在南 京应天府称帝(今河南商丘),随即南渡,于公元l128年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 高宗绍兴十二年,也是陈亮出生的前一年,岳飞下狱死,宋会和约告成。南宋高 宗囿于偏安据守,沿用北宋对外妥协苟安之策;此种对策令素严夷夏之防,讲春 秋大义的士大夫悲愤痛心,对于陈亮来说是更不能接受的。 作为浙东事功主义的代表人物——陈亮生于绍兴十三年(1143),出身贫寒, 一生布衣,二次冤狱,三次应试礼部不中,四次上书孝宗争帝未被采纳。他经历 高宗、孝宗、光宗三朝,是南宋的卓越思想家、杰出政论家和重要词家。陈亮是 一个颇具个性的著名学者,开创了中国思想史上著名的永康学派,倡导事功之学, 并与朱熹就“王霸义利”等问题展丌激烈论辩。本文首先从陈亮的生平事迹及其 时代背景入手,以期做到知人论世。由于个人的生平背景、宋代重大政治事件以 及师友对他的影响,陈亮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事功主义倾向。其次本文对陈亮的 事功主义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以揭示陈亮的事功主义政治哲学。最后围绕陈朱“王 霸义利之辩,探讨其事功思想的实质及其与以朱熹为代表的南宋理学的分歧, 以期重新定位其在宋代思想上的性质与意义。 第一章、陈亮的生平事迹及其时代背景 孟子有云:“论世知人”,为了更好地了解陈亮的思想,探索其事功之学,我 们首先对陈亮所处的时代、社会背景进行一番深入的分析,探讨南宋的社会政治、 经济与文化背景对陈亮的影响。 1.1南宋的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背景 1.1.1南宋的社会政治、经济 南宋的困势疲敝不振,其病根早在赵宋王朝丌始建立的时候就埋下了。宋太 祖赵匡胤于公元960年建立了宋王朝。宋代之前的唐术及五代十国藩镇割据、军 兰州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陈亮的事功之学——以陈朱“千霸义利”之辩为参照 人专权、谋篡之祸屡见不鲜、伦常破坏、道德沦丧。有鉴于此,赵宋王朝积极采 取措施,打压重兵在握的武将,分化将权,并且将天下精兵汇集于京师,派遣禁 兵戍守边城,“使往来道路,以习勤苦、均劳逸。故将不可专其兵,兵不至于骄 惰’’。1这种“兵无常将,将无常兵”制度的目的就是杜绝军队将帅专权,防止 地方军事力量的过度壮大,危及宋王朝的统治地位。同时,宋太祖以为“武臣作 郡,往往不晓民事,且多恣横,因而在削弱地方军权的同时,又在内政的管理 上重用文臣, “外官则征五代藩镇专恣,颇用文臣知州,复设通判以贰之。2 朝廷对各级政府官员普遍给予优厚的俸禄,退职以后又有极厚的恩礼,并且子孙 可荫补为官。3这种尚文轻武的“家法’’在其后的发展中,逐渐制度化,代代因 循。宋太祖实行的“重文轻武’’的一系列措施给宋王朝打了一付强心剂,一定程 度上起到了安定社会的作用,给宋初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制度坏境。 然而,尚文轻武的“家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最显而易见的是军事上 的弊端。中央政府过度集中兵权、将精兵囤于京师,虽然可以防止地方割据,但 “兵无常将,将无常兵”,无形中就

文档评论(0)

lh2468l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