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fac及修正模型的研究与应用进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UNIFAC及修正模型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李 忠 杰,李 秀 丽,项 曙 光 (青岛科技大学炼油化工高新技术研究所,山东 青岛266042) [摘要] 综述了基团贡献法UNIFAC模型的修正和应用进展。将UNIFAC模型按照适用于中小分子、聚合物及其它具体体系进行划分,介绍和讨论了各模型在相平衡计算及其它方面的应用,总结了各模型的优缺点和适用性,为选用UNIFAC模型进行物性估算提供参考。拓展基团参数数据库、修正基团参数、发展EOS/GE模型等是UNIFAC模型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UNIFAC模型;相平衡;基团贡献法;活度系数;聚合物 [文章编号] [中图分类号] TQ 013.1 [文献标识码] A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progress of UNIFAC and it’s modified models Li Zhongjie, Li Xiuli, Xiang Shuguang (Hi-Tech Institute for Petroleum Refining and Chemical Industry,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Shandong 266042, China) [Abstract] The modific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group contribution method UNIFAC model are reviewed. According to their applications on medium and small molecules, polymer and other systems, kinds of UNIFAC model are analyzed, 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are helpful for estimating physical properties. Extending group parameter database, modifying group parameter, adapting EOS/GE model are the noticeable trend of research for UNIFAC model. [Key words] UNIFAC model; phase equilibrium; group contribution method; activity coefficient; polymer 混合物物性计算、化工过程模拟和产品设计中需要相关体系的大量相平衡数据,而许多数据通过试验不容易或不能获得,因此物性估算对于化工生产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UNIFAC模型的基本思想是基团贡献,即把纯物质和混合物的物性看成是构成它们的基团对物性贡献的加和。UNIFAC模型目前被认为是一种通用且有效的方法。Fredenslund等[1]1975年提出了原始UNIFAC模型,经过不断修正,在汽液平衡[2]、液液平衡[3]、固液平衡[4]、混合液体的超额焓[5]、无限稀释活度系数[6]、溶解度[7]、分配系数[8]、共沸点[9]等方面取得满意结果,也可以用于合成、设计或分离过程的优化[10]。随着UNIFAC模型应用范围日益扩大,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本文从适用于中小分子、聚合物体系及其它具体体系划分各UNIFAC模型,讨论了各模型的适用性,并指出了该模型的发展方向。 1 UNIFAC模型的发展 从Fredenslund等人1975年提出原始UNIFAC模型,又出现了多种修正模型,Kikic[11]、Larsen[12]、Weidlich和Gmehling[13]等对组合项的修正,Hooper[14]修正了基团交互作用参数;Oishi和Prausnitz[15]添加了自由体积项,Elbro[16]进一步简化该模型,Georgios和Kontogeorgis[17]又添加了一项经验式。UNIFAC模型的修正情况如图1.1所示。模型的应用范围和精度还取决于基团的数量和基团交互作用参数的质量,因此除对模型进行改进外,常用模型的参数也在不断修正和补充。 [作者简介] 李忠杰(1954—),男,山东招远,教授级高工 项曙光(1963—),教授,博士生导师 2 用于中小分子的各种UNIFAC模型及应用 2.1 原始 UNIFAC 模型(1975年) 该模型是Fredenslund等针对预测体系的VLE中的液相活度系数而提出的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