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防范压力容器及管道检修期间发生事故的重点措施
4.3.12.1安全技术措施
(1)认真做好工器具准备工作。检修单位应根据检修需要准备好电气焊设备、工器具及各种劳动防护用品,在防火防爆场所,应选用防爆电器及铜质等不发火工具,穿戴防静电服。在有毒有害工作环境,应选择佩戴合格的防护用品,如防毒面具或长距离供氧系统等。
(2)认真作好压力容器管道检修前的隔离置换清洗工作。这是检修前极其重要的工作,检修场所存在易燃、易爆物质或在检修工作中需动火作业,需要作好以下工作:
1)做好隔离。检修前先要停止需检修容器的工作,做好停机断电,关闭阀门等工作,将其与整个生产系统前后环节隔离好。最好拆除一节管路,用盲板将连接管口封死,使其完全隔离,避免其它设备中的介质进行入动火容器内。盲板必须保证足够的强度,严密不漏气、不破裂。
2)做好容器内残留物料的置换和清洗。置换就是在焊割前用惰性介质将原有的可燃物彻底排出,使容器内的可燃物含量降低到不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条件,以保证焊接操作安全。
置换方法通常是用置换介质(常用介质有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或水等)吹净等方法将容器内部的可燃物质和有毒物质排除。未经置换处理或虽处理但未取样分析的燃料容器,均不能动火焊割。由于在容器内表面的积垢里或外表面的保温材料中吸附和潜存着可燃物质,它们难以被彻底置换,这样在焊割过程中,受热陆续散发出来,容易导致爆炸着火事故,所以压力容器管道在置换后,还要仔细地清洗容器的里里外外。清洗一般采用氢氧化钠(火碱)水溶液,方法是先在容器中加入所需数量的清水,然后逐加入碱片,同时缓慢搅动,待碱片全部溶解后,才可通入蒸汽煮沸。进蒸汽的管道未端要伸至容器的底部,注意不可先放碱后加水,这是因为碱溶解时要放出大量的热量会发生危险。不用碱水清洗而是在容器里灌满清水也可保证安全,但要尽量多灌水,以缩小容器内可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空间,容器顶部应留出与大气相通的孔口,减少可燃气体和空气的混合物的积聚。
3)做好容器充分泄压安全措施。由于容器的进汽门内漏而关闭不严密等原因,容器未能充分泄压,在解体检修时会释放出大量高温介质,烫伤工作人员。
4)压力容器检修前注意事项:
容器检验前,必须彻底切断容器与其他还有压力或气体的设备的连接管道,不但要关闭阀门,还必须用盲板严密封闭。容器内部的介质要全部排净。
注意通风和监护。在进入锅筒、容器前,必须将锅筒、容器上的入孔和集箱上的手孔全部打开,使空气对流一定时间,充分通风。进入锅筒、容器进行检验时,器外必须有人监护。
注意用电安全。在锅筒和潮湿的烟道内检验而用电灯照明时,照明电压不应超过24V;在比较干燥的烟道内,而且有妥善的安全措施,可采用不高于36V的照明电压。进入容器检验时,应使用电压不超过12V或24V的低压防爆灯。检验仪器和修理工具的电源电压超过36V时,必须采用绝缘良好的软线和可靠的接地线。锅炉、容器内严禁采用明火照明。
禁止带压拆装连接部件:如需要卸下或上紧承压部件的紧固件,必须将压力全部泄放以后方能进行。
掌握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人身安全监护等。
(3)严格进行施工前的气体取样分析和施工过程中的监测。虽然对容器进行了置换和清洗,但是当操作者需要进入容器工作时,尚需保证容器内的含氧量为18%~22%,若罐内介质是有毒有害的,还须测量毒物浓度,确保其含量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规定。同时,为了避免焊割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对人员的伤害,确保万无一失,可以在焊割前和焊割过程中对容器进行机械通风,以便使容器内的气体成分符合安全要求。
在焊割前必须用气体浓度测量仪对容器内的气体成分、有毒有害介质进行分析,确保易燃气体浓度和有毒有害介质浓度在安全范围内,符合国家标准规定,并检查各种监护措施和急救措施全部到位、工器具安全可靠后,方可动火。
防燃爆事故的关键是严格控制容器内部的可燃物含量,使其达到合格,才能保证安全。这个含量不得超过该可燃物爆炸下限的1/4。在焊割过程中,还要一直用仪表监视容器内外的气体成分,一旦发现可燃气体含量上升,应立即寻找原因,加以排除。浓度上升到危险浓度时,要立刻停止焊割,再次置换清洗到合格。一般情况下,这些有害气体是从容器的卷缝中、底脚泥中及保温材料中逸出的。
(4)现场监护要到位。在容器管道内检修动火或有工作人员需要进入盛装过有毒有害介质的容器工作时,应指派两人以上在容器外进行现场监护,监护人应了解容器内介质的理化性能、爆炸性、毒性、中毒症状等,应熟练掌握应急救援方法。重大危险检修现场,应备好足够的消防器材,消防车、救护车也应跟班监护。同时,要备好急救防护用具,如氧气呼吸器、防毒面具、安全带和救生器等,以便在缺氧及有毒的环境中使用。
(5)及时清理现场。检修作业完成后应清理现场,把所有材料、工具等拿出容器外,防止遗漏在容器内,并组织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