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相关读物2胠箧讲义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VIP

2019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相关读物2胠箧讲义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1 - 胠箧 1.把握文中疑难词语。 2.认识庄子对儒家仁义的虚伪和当时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3.了解庄子宣扬“绝圣弃知”的思想和返归原始的政治主张.同时了解庄子社会观和政治观的消极面。 南华真人——庄子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庄子是一个愤世嫉俗的人.曾做过漆园小吏.生活很穷困.却不接受楚威王的重金聘请.在道德上其实是一位非常廉洁、正直.有相当棱角和锋芒的人。 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但在他的内心深处则充满着对当时世态的悲愤与绝望.从他哲学有着退隐、不争、率性的表象上.可以看出庄子是一个对现实世界有着强烈爱恨的人。 庄子主张精神上的逍遥自在.所以在形体上.他也试图达到一种不需要依赖外力而能成就的逍遥自在境界;庄子主张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具有平等的性质.人融入于万物之中.从而与宇宙相终始;庄子提倡护养生命的主宰亦即人的精神要顺从自然的法则.要安时而处顺;庄子要求重视内在德性的修养.德性充足.生命自然流露出一种自足的精神的力量。 战国时期.战乱频仍.群雄割据.社会动荡不安.各种社会矛盾极为尖锐而复杂。庄子所能看到的是满目疮痍、弱肉强食的社会。士人蜂起.百家争鸣.多为追逐名利之学.带有极大的欺骗性和虚伪性。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庄子在充分揭露和否定封建等级、宗法、专制的畸形、变态、丑恶的生存环境.憎恶文明进步所造成的“物欲横流”“人为物化”的基础上. 突出强调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的思想.提出自己的政治理想——“至德之世”。《胠箧》就是外篇中的一篇抨击儒家“圣人”及其所鼓吹的“仁义”的著作.宣扬“绝圣弃知”、回到上古“民结绳而用之”的“至德之世”.其中颇多愤激之言。 《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为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郭沫若曾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庄子》在公元3世纪到5世纪的魏晋时期产生重大影响.它和《周易》《老子》一起并称“三玄”。 《胠箧》一文具有强烈的刺世指向意义。庄子不满意所处的社会现实.一针见血地指出“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现象.认为“圣”和“智”是惑乱天下的主要原因.因而庄子提出“绝圣弃知”的主张.摒弃社会的文明和进步.要求回到“至德之世”.这表现了庄子社会观和政治观消极颓废的一面。其具体内容可概括如下: 胠箧 第1段 聪明智慧是为大盗做准备的 第一部分:当时治天下的主张和办法都是统治者、阴谋家的工具 第2段 大盗盗窃了国政与圣知之法 第3段 圣人生而大盗起 第4段 诸侯偷走了仁义.这些都是圣人的过错 第5段 绝圣弃知.人人保有本原 第二部分:摒弃一切社会文化.绝圣弃知 eq \f(将为 胠 箧、 探 囊、 发 匮 之 盗 而 为 守 备,,为了对付撬箱子、掏口袋、开柜子的小偷而做防范准备,) eq \f(则 必 摄 缄 縢、固 扃  ,  此 世 俗 之 所 谓 知,必定要缠上绳结、加固插闩和锁钮,这就是一般人所说的聪明) eq \f(也。然 而 巨 盗至,则 负 匮、揭 箧、担 囊,做法。可是一旦大强盗来了,就背着柜子、扛着箱子、挑着口袋) eq \f(而  趋,唯恐缄縢、扃   之不 固也。然   则,快步跑了,唯恐绳结、插闩与锁钮不够牢固哩。既然是这样,) eq \f(乡 之 所 谓  知 者,不乃 为 大盗  积  者也?,那么先前所谓的聪明做法,不就正是给大盗做好了积聚和准备吗?) eq \b\lc\[\rc\](\a\vs4\al\co1(\o(\s\up7(匮:同“柜”。知:有智慧,聪),\s\do5(明。乡:通“向”,先前,从前。)))) eq \f(故  尝 试 论  之,  世俗之所谓 知者,有不为,所以我曾试图讨论这种情况,世俗所谓的聪明人,有不替) eq \f(大 盗 积  者 乎?所谓 圣者,有 不 为 大 盗 守者乎?,大盗积聚财物的吗?所谓的圣人,有不替大盗守卫财物的吗?) eq \f(何以知 其 然邪?昔 者齐国邻 邑 相 望,鸡狗之音,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当年的齐国,邻近的村邑遥遥相望,鸡狗之声) eq \f(相  闻,罔 罟 之 所 布, 耒 耨 之 所 刺,方二千余里。,相互听闻,渔网所撒布的水面,犁锄所耕作的土地,方圆两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最爱的人是自己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