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ppt

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ppt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药物治疗——β 受体阻滞剂应用方法 (2)目标剂量的确定:β 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应达到目标剂量或最大可耐受剂量,常用 β 受体阻滞剂的剂量见表 13。目标剂量是在既往临床试验中采用、达到证实有效的剂量。静息心率是评估心脏 β 受体有效阻滞的指标之一,通常患者心率降至 55 ~ 60 次 / 分的剂量为 β 受体阻滞剂应用的目标剂量或最大可耐受剂量。中国人群个体差异很大,因此 β 受体阻滞剂的治疗宜个体化。 * 药物治疗——β 受体阻滞剂应用方法 为增加用药的依从性,应告知患者 :①症状改善常在治疗 2 ~ 3 个月后才出现,即使症状不改善,亦能防止疾病的进展;②不良反应常发生于治疗早期,但一般不妨碍长期用药。 * 药物治疗——β 受体阻滞剂应用方法 * 药物治疗——β 受体阻滞剂不良反应及处理 (1)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如心率低于 55 次 / 分,或伴头晕等症状,或出现一度或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应减量甚至停药。此外,应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停用其他可引起心动过缓的药物。 * 药物治疗——β 受体阻滞剂不良反应及处理 (2)低血压:一般出现于首次剂量或加量的 24 ~ 48 小时内,若无症状,通常不需处理,重复用药后常可自动消失。与 ACEI 在不同时间服用可降低低血压的发生风险。处理方法为首先考虑停用硝酸酯类药物、CCB 或其他不必要的血管扩张剂。如存在容量不足的情况,利尿剂应减量。如存在低血压伴低灌注症状,则应将 β 受体阻滞剂减量或停用,并重新评定患者的临床情况。 * 药物治疗——β 受体阻滞剂不良反应及处理 (3)液体潴留和心力衰竭恶化:应告知患者每日称体重,如在 3 天内体重增加> 2 kg,应立即增加利尿剂剂量。用药期间如心力衰竭症状有轻或中度加重,应增加利尿剂剂量。如病情恶化,且与 β 受体阻滞剂应用或加量相关,宜暂时减量或退回至前一剂量。如病情恶化与 β 受体阻滞剂应用无关,则无需停用。应积极控制加重心力衰竭的诱因,并加强各种治疗措施,必要时可短期静脉应用正性肌力药,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较 β 受体激动剂更合适,因后者的作用可被 β 受体阻滞剂拮抗。 * 药物治疗——β 受体阻滞剂不良反应及处理 (4)乏力:应用 β 受体阻滞剂可伴乏力,多数可于数周内自动缓解,某些患者症状较严重需减量。如乏力伴外周低灌注,则需停用 β 受体阻滞剂,稍后再重新应用,或改用其他 β 受体阻滞剂。但心力衰竭患者出现乏力是多因素造成的,应注意考虑其他原因导致的疲劳,包括睡眠呼吸暂停、利尿过度、抑郁等。 (5)其他 :β 受体阻滞剂还可引起外周血管痉挛,导致外周肢体发冷,掩盖低血糖反应。 * 药物治疗 利尿剂 ACEI β 受体阻滞剂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洋地黄类药物 伊伐布雷定 其他药物 * 药物治疗——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醛固酮对心肌重构,特别是促进心肌细胞外基质纤维增生的影响是独立和叠加于 Ang Ⅱ的。心力衰竭患者的醛固酮生成及活化增加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成正比。使用ACEI 可以降低循环中醛固酮的水平,然而长期应用 ACEI 后(3 个月以上),醛固酮水平却不能保持稳定、持续的降低,即出现“醛固酮逃逸现象”。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则具有防止心肌纤维化与心室重塑、抗心律失常作用,从而发挥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死率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因此,如能在 ACEI 基础上加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进一步抑制醛固酮的有害作用,对心力衰竭患者有益。 * 药物治疗——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目前上市的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只有螺内酯和依普利酮两种,而依普利酮目前在国内暂缺。螺内酯化学结构与醛固酮类似,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皮质部发挥竞争作用,干扰 Na+ 重吸收,促进 Na+ 或 Cl- 排出而产生利尿作用,同时使 K+ 排出减少,故作为保钾利尿剂用于临床。 * 药物治疗——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 药物治疗——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RALES 研究证实 NYHA 心功能分级Ⅲ~Ⅳ级, LVEF < 35% 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标准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加用螺内酯可使死亡风险降低 30%,心力衰竭住院(2 年)风险降低 35%。EPHESUS研究证实: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3 ~ 14 天以内、NYHA 心功能分级Ⅲ~Ⅳ级、LVEF < 40% 的患者,依普利酮使全因死亡率相对危险度降低 15%,心源性猝死降低 21%,心血管死亡率和因心力衰竭再住院率降低 13%。亚组分析结果提示在 AMI 后 3 ~ 7 天内早期应用依普利酮的临床获益更大。EMPHASIS-HF 研究纳入年龄≥ 55 岁 NYHA 心功能分级Ⅱ级的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LVEF < 30%(或 LVEF ≤ 35% 且 QRS 时限> 130 ms

文档评论(0)

kc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0月08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